她决定支教,因为儿时的一句话……

政务   2024-12-11 14:53   甘肃  

 

“我自愿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

作为在读硕士研究生

苏娇娇依然选择了加入

兰州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

曾经,于苏娇娇而言

家住贵州省连绵群山的她

儿时支教老师曾告诉过她这样一句话

你们现在不用急着出去,不用往外走,就在这里慢慢生根发芽,或许以后你们会走得更远。

看见过远方后 她愿意将儿时支教老师那份爱

带给更多的孩子们

她想要用两年的青春

交出一份关于支教梦想的答卷

图为苏娇娇生活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01

“支教老师的话语鼓励我走出去”


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贵州的重峦叠嶂间,有一座名为煎茶镇的小镇,距离铜仁市区开车需要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距离省会贵阳开车有四个半小时的车程,那里是苏娇娇长大的地方。

苏娇娇的家乡煎茶镇在贵州的一个角落,这里地势崎岖,山高路远,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她回忆道:“贵州以前常被人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小时候我们这里比较贫穷,但最近几年脱贫攻坚后好多了,修了很多桥和路。”尽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小镇的地处偏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图为苏娇娇家乡煎茶镇风景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娇娇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情味的环境中度过的。

煎茶镇太大了,好像总是走不尽、走不完、走不出;煎茶镇好像又太小,每家每户都相互认识,从家到学校只需步行五分钟,小到难以安放苏娇娇想去看看远方的梦想。

图为苏娇娇童年照,左三为苏娇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在小升初的暑假,人生的轨迹发生了一点小小的转变——苏娇娇遇到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教老师。老师不仅教给她们标准的英语口音、带领她们预习初中的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打开了苏娇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镇上也会放电影,但是是那些比较老的电影,比如《刘三姐》,来回放映就很难吸引小孩子的注意了。”支教老师给她们放了人生中第一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让她苏娇娇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同于小镇生活的奇妙和美好

支教老师离开时留下的一句话,深深烙印在苏娇娇的心里:“你们现在不用急着出去,不用往外走,就在这里慢慢生根发芽,或许以后你们会走得更远。”这句话成为了苏娇娇好好学习的动力,也让她萌生了回馈社会、帮助别人的想法,她开始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支教老师一样,去鼓励那些和她一样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

图为苏娇娇小学毕业留影,一排左三为苏娇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娇娇对支教的梦想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更加坚定。初中时,教室里有一个放着许多课外书的铁架子,这便是孩子们的“图书角”了。那时看过的一本书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热情:“或许如今来到兰大也和这本书有关系。”书中的主角通过坚持和努力,来到大西北工作、奉献,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下去。苏娇娇被这种精神打动,脑海里第一次有了对于“大西北”的模糊印象

从村里的幼儿园到镇上的小学,再到县里的初中和市里的高中,苏娇娇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出村镇,一步步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本科阶段,苏娇娇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参加了大学生的实践创业活动,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小学母校。这次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她发现:“虽然孩子们现在有了手机,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手机对他们来说更多是一种娱乐工具,能看到更大更好的世界,但没有意识到通过学习才能真的走到一个更好更大的环境里面去。”

图为苏娇娇高中毕业留影,一排左二为苏娇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娇娇意识到,要想改变家乡教育的现状,仅有更好的硬件设施是不够的,更需要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02

“来到兰大有这个机会,那我就去”


带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豪情,苏娇娇成功考入兰州大学文学院,成为了一名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踏上这片辽阔的陇原大地。1448公里的空间跨越,不仅拉开了她与故乡的距离,更让她年轻的人生仿佛随着这片土地的广袤而无限延伸,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本科时选择这个专业,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够避开自己不擅长的数学。”苏娇娇回忆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自己对汉语国际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正是这份兴趣,驱使着苏娇娇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兰州大学则成为了她实现梦想的新起点。

图为苏娇娇被兰州大学拟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通知页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娇娇笑道,“备考期间,我又突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那本书,那个关于大西北的故事。从而想到了兰州大学。查了相关信息后,我发现兰大考的教材和我之前学习的内容比较相符,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兰州大学。”

来到兰大后,苏娇娇被这里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深深吸引。她发现,兰大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热爱学术、追求卓越的师生。“萃英山下好读书”,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9月,苏娇娇注意到了这样一则公告:《关于组建第27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2025-2026年度)兰州大学服务队有关工作的预通知》。

苏娇娇很快下定决心:“那我就去。”辽阔的黄土地上,那颗关于支教梦的种子终于萌芽,生长出枝桠。

“大家在网上也会讨论尽早就业的话题,研支团在学校的培训周期是一整年,支教服务又是一整年,”相当于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做一件事。但是苏娇娇觉得选择已然来到面前,这一次,她想去试试:“之前想去一直没有什么机会,现在来到兰大有这个机会,那我就去。”

家人的支持是苏娇娇不竭的动力,说起父母亲人,苏娇娇的眼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一开始家里人也会有一点犹豫,但是我会去尝试说服他们,我在详细给他们介绍了支教的情况后,他们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选择了相信我、支持我。”

“而且在某一方面来说,我们贵州本来就处于这个西部地区,我们家属于一个贫困地区,爸妈觉得他们的小孩为国家不说出很大的力,能出小小的一份力,他们也是挺骄傲的。并且我也觉得如果家人不理解,我可能会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会更难受,但是如果有他们的支持的话,那我当然会有更大的动力。”苏娇娇说道,“并且我也希望支教地可以选择在甘肃,家里人在假期可以过来看看我们兰大,看看我的服务地,看看甘肃的风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坚定了苏娇娇的决心。


03

“老师们都很支持我,我会努力去做好这件事”


人生有无数个十字路口,就这样,苏娇娇在“兰州大学站”换乘,人生路径也发生了小小的转变。

正常读研、出国交流、毕业工作,苏娇娇放弃了这条可能平坦而顺遂的学术道路。

提交申请、参加笔试、进入面试,苏娇娇成为了兰州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下定决心报名支教的时候,苏娇娇对政策还不是很了解。她担心自己去了之后是否需要延期毕业,是否需要自己负责生活费用,以及对支教地的条件一无所知。面对这些未知和困惑,她选择了向老师咨询,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她关于支教地和孩子们的情况的问题,她发现“那些条件其实都能接受,支教地的居住条件和孩子们的情况与我的家乡贵州差不多。”

图为苏娇娇家乡煎茶镇风景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中,苏娇娇的辅导员和导师都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老师们都很支持我,只要我自己考虑清楚并真的想做这个事情,他们就会支持我的决定,那我也会努力去做好这件事。”

除了学习之外,苏娇娇有很多爱好。她告诉我们,本科期间的经历让她比较注重体育锻炼。她喜欢运动,喜欢打羽毛球和跑步,还会打太极,“我们这个专业它需要你学一门中华才艺,以后展示,所以来兰大之后也在学太极”。苏娇娇笑着说:“以后去支教地了可以带着小朋友们一起锻炼一下。”

图为苏娇娇在课上展示太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社会上对支教时长短暂、不能带来收获的看法,苏娇娇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她认为只要切实带来了知识,对小孩子来说就有收获。“时间长短是个人选择不同,我很敬佩在偏远地区长久教学的老师。对我们研支团的成员来说,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对小孩子来说,这种影响或许是会惠及一生的,我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为了提前适应支教生活并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苏娇娇付出了很多努力。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培养体系十分完善,如今的生活也很充实:“派出之前我们有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培训长达整整一年。一天一篇字帖,一周三次跑操,一周一次教案,一周三次黑板书,还要一个月一次试讲什么的。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支教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的身份转变。”

图为苏娇娇和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同伴们参与跑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问题,苏娇娇表示她并不太担心,到了学校会尽量用普通话跟小孩子交流,虽然跟家长沟通上可能会有一个障碍,但她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克服。除此之外,每一届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间都有一种“传承”的感觉:“我们是第27届,正在服务的是第26届支教团,他们会给我们传回来一些照片或者是生活什么的,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第25届支教团已经结束服务回校了,会给我们分享很多经验,让我们提前了解。”


04

“我相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即将踏上支教征途前,谈及支教可能面临的困难,苏娇娇显得坦然自若。“虽然偏远地区的生活条件可能相对艰苦,但我觉得其实我都能接受。但是在教学方面,我更担心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胜任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其他年级的小朋友,我觉得就是好好准备就可以。”

对于支教生活,苏娇娇有着明确的规划与期望。她希望首先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孩子们。同时,她还希望能够发掘孩子们的特长,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此外,她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求更好的未来。

图为苏娇娇练习字帖与板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苏娇娇认为,兰州大学研支团已经坚持了27届,为西部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她个人而言,支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能够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教学能力和适应能力。而对于社会而言,支教则是一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你们现在不用急着出去,不用往外走,就在这里慢慢生根发芽,或许以后你们会走得更远。”这句话是支撑着苏娇娇一路走来的动力,如今,她想把这句话“带到服务地去”,以支教为起点,为西部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兰州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甘肃青年

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931-8121582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兰州大学”
编辑 | 杨志豪
校对 | 魏嘉媛 范玉波
校审 | 李钰洁

投稿邮箱丨1287749141@qq.com



精彩推荐 




都看到这儿了

记得点个赞,

点亮在看~



甘肃青年
这是组织、服务、引导青少年并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官方平台,是青少年青春励志的旗帜,是团干部团情团语的集结地。当青春的集结号响起时,让我们插着想象力的翅膀,凝聚思考、感悟和行动,胸怀光明和正力量一起快乐出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