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 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蓄势待发

时事   2024-11-09 17:19   内蒙古  

朔风初起新冬已至,林海雪原不负期待。立冬节气,“歌游内蒙古 欢乐冰雪季”2024—2025内蒙古自治区冬季旅游暨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季在牙克石凤凰山景区盛大启幕,正式打响了内蒙古冬季旅游“第一枪”,冰雪旅游的热潮蔓延开来。


年初,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我市隆重举行。如何做好“后十四冬”文章、做热冬季冰雪旅游,在这个冬天“破局出圈”,成为摆在呼伦贝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呼伦贝尔的雪季既漫长又丰富。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冰雪与草原、森林、河湖、温泉等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与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相得益彰,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冰雪文化。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四季皆宜、全域覆盖”的旅游新格局,冰雪旅游事业持续升温。特别是这个冬天,提前谋划发展冰雪文化、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产业,着力打造“歌游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雪原音乐季”“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英雄会”和“冰雪那达慕”3项核心IP,推出45项重点文旅活动和16项创新旅游产品,“呼伦贝尔大雪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当前,呼伦贝尔市正着力破解发展路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较弱、各关联行业新产品新业态短缺等制约冰雪旅游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补齐短板,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探索“冰雪+”发展路径,增强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力。要强化冰雪产品研发创新和特色IP打造,持续在“特”“冷”“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做好“白雪变白银”文章。要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从饮食、服饰、节日、运动、传统手工艺等多维度开发,借助重大赛事、文化研学、非遗传承等特色项目推进,成为吸引人们打卡的原动力,让冰雪旅游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扩大冰雪旅游影响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联动合作。今年,内蒙古与东北三省共同出台《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我市紧抓机遇,与兴安盟、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地区林业集团共同组建成立了大兴安岭旅游联盟。合作前景可期,携手正当其时。五方资源禀赋优势互补,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更加顺畅的沟通、合作、营销机制,从品牌建设、产品打造、项目管理等方面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资源与政策共享、行业共建、旅游线路互联、客流互送、宣传共推,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冰雪旅游蓄势待发、大有可为。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谋定而动,提出《呼伦贝尔市优化旅游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深化推动“有呼必应”品牌机制。今年又完善发展推出《呼伦贝尔“宠客”十项举措》,保障游客在呼伦贝尔全行程“放心游”;依托“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小程序开发文旅数字形象大使“呼伦”“贝尔”,为游客提供旅游攻略等智能AI服务。一系列温情、细致、科学的举措为呼伦贝尔市冬季旅游发展赢得口碑、留住客人。要持续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不断强化全市交通、设施、餐饮、购物、安全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实现全方位“提档升级”,将“流量”转化为“留量”,为城市留下长久财富。


文旅需主动“走出去”,方能更好“迎进来”。延续“十四冬”热度,抓住“打好打响自治区冬季旅游第一枪”契机,冰雪旅游的热情从呼伦贝尔升腾。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将“冷资源”升温成“热经济”,让“冰天雪地”逐渐变成“金山银山”,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贡献力量。追雪而来,呼伦贝尔冬季旅游必将优势尽显,热力无限。



作者: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美编:任彦依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众号

呼伦贝尔新闻
以“服务中心、沟通百姓、打造品牌、推介呼伦贝尔”为宗旨,更好地为我市发展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