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冬至・汉中

文摘   2024-12-21 09:22   陕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会逐渐变长。

一直以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个节气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等。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和医圣张仲景有关,他在冬至舍药医治冻疮,人们为纪念他便在这天吃饺子。汤圆则象征团圆。


冬至/汉中


汉中冬至时期气候比较寒冷。从气温来说,通常处于较低水平,日平均气温可能会在几度左右,而且在冬至前后有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天气。这主要是受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

降水方面,汉中在冬至时节可能会有小雨或者雨夹雪天气。这是因为此时冷暖空气交汇较为频繁,水汽条件合适时就容易形成降水。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能达到50% - 80%左右,使得天气感觉较为湿冷,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 。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时节,尽管阳气已经开始生长,但阴气依然十分强盛。在这个时期,土中的蚯蚓因为感受到阴气的强盛而蜷缩着身体,形成了“蚯蚓结”的现象。

二候麋角解




古人认为麋的角向后生长,属于阴性的生物。冬至时,阳气初生,麋感知到阴气的消退,因此开始解角,这就是“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冬至之后,阳气开始生长,自然界中的泉水开始流动,且水温相对较暖,形成了“水泉动”的现象。

这三个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重视。通过这些物候变化,古人能够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冬至/习俗

画九九消寒图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共81天,俗称“冬九九”。人们通过画九九消寒图来记录“数九”的进程,消寒图通常是一幅梅花图或文字图,每天填充一笔,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幅完整的图就画好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祭祖


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目,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吃饺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与“交子”谐音,意味着新旧交替、辞旧迎新。冬至作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象征着阴气的极致和阳气的开始回升,吃饺子也寓意着迎接新的开始和希望。







往期推荐
25年,澳门!
《新华思政学堂》“我是追梦人”活动走进汉中洋县
来源:文明汉中、图片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审核:宋 瑜
责编:楚 新 周 莹

编辑 | 校对:皇甫喜


文明汉中
传递政府信息,弘扬文明新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