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中国商务部将全球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对长期技术垄断的反击,同时也为国内基因测序产业加速国产替代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在国产测序仪厂商欢呼雀跃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新势力“鲶鱼”进场可能带来的“绞杀”效应。2024年全球测序仪市场
因美纳在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测序仪技术先进,市场份额巨大。此次被制裁,不仅是因为其在技术垄断上的问题,更涉及中美科技博弈的深层次矛盾。中国基因测序市场的潜力巨大,因美纳的退出为国产测序仪厂商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这种市场空间的释放也可能吸引新的竞争者,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新势力。
“鲶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竞争者来激活市场的活力。然而,如果新势力“鲶鱼”过于强大,也可能对现有市场格局造成“绞杀”。在基因测序领域,新势力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资金实力或创新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甚至可能通过低价策略或技术封锁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作为“鲶鱼”进入中国后,不仅激活了市场竞争,也对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的市场份额造成了挤压。
面对新势力“鲶鱼”的潜在威胁,国产基因测序厂商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市场认可度。此外,国产厂商还应加强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应对新势力的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产业协同,国产测序仪厂商才能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2024年全球测序仪市场
基因测序市场的新势力可能来自以下几个领域:
1. 技术创新型企业
纳米孔测序技术企业:纳米孔测序技术是目前基因测序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具有单分子测序、实时读取、长读长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基因组的测序需求。例如,齐碳科技、华大序风、普译生物等企业正在加速纳米孔测序平台的商业化。 单细胞测序技术企业: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对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为研究细胞异质性和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新格元、寻因生物等企业在单细胞测序市场表现突出,正在挑战国际巨头。
2. 跨领域进入者
科技巨头:一些大型科技企业可能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优势进入基因测序市场。例如,谷歌、IBM等科技巨头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到基因测序领域。 生物医药企业: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或自主研发进入基因测序领域,以完善其在精准医疗产业链中的布局。例如,康圣环球收购基准医疗,嘉必优收购欧易生物,都是典型的跨领域进入案例。
3. 新兴测序平台企业
国产测序仪制造商: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一批国产测序仪制造商正在崛起。例如,华大智造、真迈生物、赛陆医疗等企业已经在高通量测序(NGS)平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逐步替代进口品牌,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小型创新企业:一些专注于特定技术或应用的小型创新企业也可能成为新势力。例如,思昆生物等企业正在开发具有独特优势的测序技术和产品。
4. 数据与分析服务提供商
基因数据分析企业:基因测序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解读。一些专注于基因数据分析的企业可能会成为新势力,为测序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华大智造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构建了完整的基因测序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基因数据分析的企业也可能会成为新势力。这些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解读基因数据,为临床诊断和个性化医疗提供支持。
5. 科研与学术机构
高校与研究机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可能会通过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入基因测序市场。例如,华大基因最初就是从科研机构转型而来,如今已成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 科研成果转化企业: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一些专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企业可能会成为新势力。这些企业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商业产品。
年度推荐:
延伸阅读:
4、Kalorama:2022不可错过的二十大医学领域热门行研报告
6 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报告第十五版(全文1619页,IVD超级报告)
7 2023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报告第十六版(IVD超级报告最新发布)
kalorama:2022不该错过的二十大生物医学领域热门行研报告!
知识星球
2000+位星友,6000+主题分享,邀请你一同加人罗辑医疗知识星球频道!
我正在「罗辑医疗」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一起来吧? 目前已经有2000+位医健精英加入,更多的医健精英陆续邀请入驻中....... 知识星球 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标签 1)#专业讲座,知识培训,营销培训# 2)#精选行业研究报告# 3)#专家讲课,行业大咖,会议论坛# 4)#精选专业电子书籍#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加入,一年有效,早加入,早获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罗辑医疗星球频道,获取更多医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