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井陉千年文化传承,景行万里非遗探索

教育   2024-08-05 07:57   河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论述,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院“井陉千年文化传承,景行万里非遗探索”中华文化传承队于7月23日至25日,在安全学院辅导员马驰老师带领下,10余名安全学子深入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核桃园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


挖掘井陉文化,领略红色风情


为了更好了解井陉千年文化传承,深切感受其形成发展过程。7月23日,我校安全学院“井陉千年文化传承,景行万里非遗探索”实践团走进石家庄市井陉县爱国主义教育馆,该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陉精神”为主题,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铜墙铁壁、边防干城”序厅、“百团大战、绵右渠、抗洪、井陉太行天路”四个主题馆,以及“东元建党、星火映初心”“绵蔓抗战、烽火筑干城”“支援全国、热火彰大义”三个篇章。

实践团队在井陉县爱国主义教育馆参观学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展陈,大家领略到井陉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生动展现了井陉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的各种挑战,也就是在这些曲折前行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井陉文化。

实践团队感受井陉的红色记忆

安全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将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桃园蕴文化传承,拖刀面载非遗风采


7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核桃园村参观当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拖刀面,正如其名,其制作用到了一种名为“拖刀”的特制工具,切面时拉锯式地拖动刀上下来回拉,故曰“拖刀面”。

实践团队前往领略拖刀面

2009年,“核桃园拖刀面制作技艺”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践团队参观学习拖刀面制作

这种面条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品尝着这碗热气腾腾的拖刀面,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味蕾上的满足,更体会到了井陉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实践团队体验领略拖刀面风采

实践团队在村民口中了解了拖刀面在当地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参观并学习了非遗传承人制作拖刀面的过程,品尝了拖刀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地谚语“到了核桃园,要吃拖刀面。没吃拖刀面,等于没脸面。”用拖刀切出的面具有硬中带柔、柔中有劲、久煮不烂的特点,面口感爽滑而有筋道,宽窄均匀,加上村中特色的面卤,颜值与口感并存,直击人的味蕾。


民俗风情传承千年,花脸社火演绎百态


7月25日,实践团队跟随村民的步伐,来到了核桃园村花脸社火非遗传承人穆金贵的家中。核桃园花脸社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富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传承的民间艺术形式,演员们表演时的跑街、模拟战争追杀、真刀真枪对打,是历史的再现与演练,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卷。

核桃园社火传承人为实践团队讲解

在传承人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们认识体验到了花脸社火所使用的各种器具。随后,传承人为我们展示了社火的表演片段。在观看传承人的社火表演中,队员们体会到了表演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传承百年的韵律,仿佛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了社火的独特韵味。在传承人的热情教授下,队员们亲身学习了社火中的部分回合,如三英战吕布、三擒孟良。

社火表演者亲身传授队员亲自体验社火

核桃园花脸社火艺术渊源流长,是传承民俗文化的有力载体,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凝聚民族精神的号召力和感召力,有团结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核桃园花脸社火还有强身健体、娱乐群众的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非遗传承续辉煌,青年使命映华章


非遗文化非凡绝,传统技艺流芳华。承载智慧百年久,文化瑰宝唤联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铁大青年学子们亲身体验了井陉县深厚的红色文化与非遗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实践团队合影

未来,“井陉千年文化传承,景行万里非遗探索”文化传承实践团将继续携手,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年学子能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非遗文化熠熠生辉!


— 往期回顾 —


遇见铁大 | 官方新生Q群大揭秘

我校老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创赛中再获佳绩

编    辑 | 秦墨涵

审    核 | 安云飞 高弋钧

校    审 | 许畅

责    编 | 东琳 



铁大青年
石家庄铁道大学共青团与青年学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