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华阳老街

民生   2025-01-30 09:03   安徽  




苍南华阳老街


华阳景色(杨春波摄)

一、华阳老街地名来历传说

华阳,地处苍南县西边的山区,离县城灵溪镇约12公里。东南面宋阳隔与南宋镇相邻,西南边狮头山与矾山镇埔坪分水,西北向徐家岭至林和寨一带与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接壤,北面经分坪下长寨岭便是观美街道。华阳平均海拔约350米,四周多崇山峻岭,中间有小盆地,地形呈长梭形,北高南低,分顶垟和下垟。

华阳老街航拍图(陈晖摄)

据当地王清华老师称,相传在明代以前,这边姓华的人比较多,便有“华垟”之称。后因兵燹、饥荒等原因,华姓子孙迁徙他乡,唯留麻桑古道。明初有人在此地种麻,遂改名“麻垟”。据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十八·文征内编》明代杜整《重修义兵防御金牌万户侯童公墓记石刻 》一文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从伐陈友定,取分水关,克山溪、麻阳、南山、五大、桐山沓石等处。”此“麻阳”即今华阳。当地至今还有老人称华阳为“麻垟”。华阳东阳村牛角弯,今尚存一块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禁赌碑:“林光梅同李廷献等情称:身住三十一都麻垟牛角塆务农种茹(薯),历守本分。缘本年村间游手奸徒,勾引生面匪类,开放赌场,偷窃成群……”


华阳老街全景(杨春波摄)

明清时,华阳属平阳县亲仁乡三十一都。民国24年(1935年),废闾邻、编保甲,改县与乡镇二级制,始设华阳乡,辖663953946人,乡政府驻碗窑尾第八号。管辖的村庄有碗窑尾、焦坑、隔头、大庄、厝子基、百亩坊、苦竹林等。首任乡长吴感民觉得“华垟”“麻阳 ”两个地名都不大妥当,就各取一个字,改地名为“华阳”。



民国29年(1940年),平阳县设立矾山区,华阳老街属矾山区华阳乡。解放初期,华阳老街属矾山区南宋乡。19507月,矾山与马站分区,华阳从矾山区南宋乡分出,乡名仍为华阳乡。19528月,平阳县设立藻溪区,将南宋、昌禅、华阳三乡划归藻溪区管辖。195310月,又将南宋、昌禅、华阳三乡划归矾山区管辖。195610月,平阳县并区、并乡后,保留华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矾山区公所改称矾山公社,华阳称大队。196112月,矾山公社恢复区公所建制,华阳大队升级为华阳公社。

华阳老街百年二层老宅(杨春波摄)

1981618日起,华阳公社属于新成立的苍南县管辖。19842月,华阳公社改称华阳乡。1992年,苍南县撤区扩镇并乡,华阳撤乡,并入观美镇,称华阳办事处,这对华阳老街商业发展影响不大。2011年撤销观美镇,华阳随观美并入灵溪镇,设立华阳片区,对华阳老街的发展仍然影响不大。


二、碗窑美吴氏与华阳老街

华阳老街所在地碗窑美位于海拔280米山岙处,三面环山,西溪横穿村中东流而下,村中地形平坦。古时境内建碗窑数座,出碗形美质佳,闻名乡里,故称碗窑美。后因闽南方言谐音,讹为碗窑尾。

华阳鹅冠山(网络图片)

据当地《吴氏宗谱》载,吴氏始迁祖吴永成(15851655年),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携带家眷,从灵溪宕顶来华阳十字路铜钱园搭寮落脚,之后购买朋友郑氏土地,在碗窑美深美鞍整修房屋,搭建织布房和猪栏、鸡舍,翻耕田地,种植粮食。并频频率领当地百姓疏通溪流,修建溪堤,开荒造地,引水灌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他还铺设石头路面至十字路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华阳老街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已有百年历史的苍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碗窑美村吴氏宗祠(杨道敏摄)

吴永成还引进苎麻、棉花、烟草种植,家中男耕女织。他还利用祖传制米粬和酿造红酒技术开设作坊,生产销售米粬和红酒,闻名遐迩。并把技术加以改进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村和邻村华阳村居民,在本村形成一个几乎家家户户参与加工米粬和酿造红酒的庞大产业。用华阳米粬酿造的红酒呈殷红色,质量上乘,有食疗、温补、去湿之功效,是民间美酒。当地民谣这样赞美吴永成和红酒:“劳累一年,只求仓圆。身体本钱,红酒补添。红粬糯蒸,发酵月停。传教技能,全靠永成。”



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间,碗窑美居民吴世顺(16621737年)一边农耕,一边研究医药,同时以碗窑美老厝为经销点,开始贩卖海鲜、干货和日杂等。从此时至1975年的280多年间,碗窑美村逐步成为华阳农产品的收购销售转运站,当地挑烟下福州、挑粬下福州、赶羊下福州,都以此地为始发站。

当年,华阳周边农业种植、山羊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非常兴盛,烟叶、酒粬、酱油、红酒、食用油、糕点都有一定产量,主要销往300多公里的福州。但需要人力挑运走山路,途中还时常遇到抢劫,于是大家结伴同行,走一趟需要10天才能往返。若遇风雨天气,路上耗时更长。赚钱虽不错,但十分辛苦。早年当地有一句口头语:“经商需马帮,行路要结伴。”其中,吴钦愈、吴钦杖营商团队专门贩卖烟草,吴钦塅、吴钦炽营商团队专门贩卖米粬与豆瓣酱油,吴钦愈、吴钦愈营商团队专门贩卖苎麻和山羊……商品销毕,他们又从福州挑回生活用品,供应华阳及周边群众。

至清末民国年间,碗窑美的吴氏宗祠外厝成了华阳周边农产品的集中点和福州商品销售点,建有2排房屋约16间店铺,成为华阳第一条街道,当地人称“街路子”,主要经销棉布、日杂、海鲜和食品等,华阳乡民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这里购买,平时也喜欢到这里消闲、聊天。之后,老街又出现打锡箔、切烟丝、纺纱、织苎布、编草鞋等作坊,产品畅销省内外。

约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碗窑美居民吴钦甲(18621917年)通过自学成材,创办“保和堂”中药店,其子吴明瓒(18871969年)、其孙吴守官(19201999)均子承父业,不但自己开药店,还是当地的名中医。因擅长妇科经、带、产等疑难杂症,吴守官被藻溪盛陶一带百姓称为“吴半仙”。“保和堂”中药店持续经营到1956年被公私合营,吴明瓒和吴守官父子都到南宋乡保健所从医;1957年,华阳乡成立保健所,父子双双回乡任职,直到退休。如今,“保和堂”又有了第四代传人,医疗事业后继有人。

民国1124年(19221935年),碗窑美居民吴明菊创办“公绪园”商号,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专业生产米麯、豆瓣酱油和糕点、糖果等;又立瓷窑,利用当地出产的优质瓷土生产日用瓷器,畅销四方。

民国23年(1934年),创办于碗窑美吴氏宗祠的丽华小学和创办于楼下新宫的华阳小学合并为华阳小学,学生增多,遂迁至华阳老街杨府庙,老街人气更旺。民国后期,外厝“街路子”被一场大火烧毁,农产品集散及日常生活用品购买往4公里外的南宋北山街转移。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华阳街

1951年始,华阳老街陆续开设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保健所、兽医站、企业办,逐渐繁华起来,街道不断向两头延伸,今长约150米,宽9米多,还剩1幢百年二层楼。街上主要有九姓:洪,原住民,来自楼下村;吴,来自碗窑美村;王、杨,来自士生村;李,来自东阳村;刘,原住民;林、郑,来自十字路村;许,来自顶洋村。还有陈、林等姓,以洪、吴两姓占多数。

老街上的华阳牛肉店和华阳五香干店

(杨道敏摄)

华阳五香干(杨春波摄)

20世纪80年代老街全部建成前,78省道华阳公路边靠供销社那头,有人卖海蜇、黄鱼等海鲜。但一些居民办酒宴,还要到南宋北山街菜市场买菜。至80年代中期老街建成菜市场,街上已很繁华,两边开有各式商店,包括百货店、杂货店、食品店、副食品店、豆腐坊、餐馆、药店、裁缝店、照相馆、自行车修理铺等,以销售华阳特产卤牛肉和五香干的店铺数量最多,广告牌也做得最大,最引人注目。来华阳的外地人吃后,都要带回一些,与家人、朋友分享。1998年春,碗窑美村“两委”下大力气,把老街菜市场搬迁到宏美路上新建的农贸市场,华阳老街终于渐渐萧条下来2001年初,设在老街上的黎明电脑工作室主要教学生打字,还办了几期电脑培训班,让当地年轻人接轨外面的世界

老街上的华阳牛肉店(杨道敏摄)

2013年版《桥墩志》记载,2010年华阳街商店和作坊有100多家化肥农药经营部1家,中小型农具经营部1家,水泥白灰供应点1家,铝合金门窗加工店2家,室内装修材料店1家,涂料油漆店1家,瓷砖浴器店1家,管道安装店1家,大理石店1家,石子黄沙供应点1家,日用杂货店8家,百货店2家,时装店5家,鞋店3家,五金店3家,家电店1家,手机店1家,文具店1家,药店1家,超市3家,化妆品店1家,家纺店1家,石油气经营部2家,废品回收店1家,水产、禽蛋、家禽店5家,猪肉铺1家,牛肉卤制店2家,粮油商店3家,果品蔬菜店4家,食品店8家,副食品店6家,餐饮店3家,婴儿奶粉2家,剃头6家,棋牌室、台球桌2家,家电维修店1家,佛像雕塑店1家,佛事用品店3家,锡箔作坊7家,选日馆3家,花圈店2家。

华阳卤牛肉(洪顺雄摄)

华阳卤牛肉(陈永杰摄)

201516日,尚在老街经营的商店,只有1家化肥农药经营部、1家副食品店等少数商店,还有1家锡箔作坊、若干家米粬加工和红酒酿造作坊等,其中华阳米粬远销全国各地,全红酒业酿造的杨葚全红酒、沉香黄酒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全红酒业生产的红酒与黄酒

(杨春波摄)

华阳米粬黄酒展示厅酿造黄酒展示

(杨春波摄)

华阳米粬黄酒展示厅酿造黄酒展示

(杨春波摄)

今华阳街主要道路

序 号

  

起讫地点

长×宽(米)

建成年份

1

书房路

西起十字路口,东至大庄

300×11

2002

2

华美路

东南起金桥,西北至墓林口

300×20

1995

3

宏美巷

南起繁华街,北至盛华路

100×5

1995

4

繁华街

北起育英路,南至华阳溪

180×10

1985

5

宏美路

东起宏美巷,西至江滨路

150×12

1995

6

盛华路

东起育英路,西至文昌路西

350×12

2005

7

文昌路 

东起育英路,西至部队营房

400×12

1995

8

振华路

东起楼下村,西至育英路

200×12

2005

9

兴华路

东起育英路,西至华阳溪

170×12

2005

10

小学路

东起育英路,西至华阳溪

160×12

2005

11

育英路

西北起华阳辅导小学旧址,东南至十字路村活动室

400×20

1995


四、翰墨飘香的华阳老街道

华阳中心校是一所十分注重艺术教育的乡村学校,初一至初三都开设书法课程,有专门的老师在教学。2016年秋,通过十字路村党支部书记林成平、村委会主任吴丽芳的引进,定居厦门已二十几年的华阳籍画家王道强回乡,在村办公楼里创办一毫克艺术空间,意为灵魂工作室,京沪美术界大佬常来此地采风写生。当年12月,在此举办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色彩写生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之后又接待了好几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驻留华阳,到苍南各地写生。20171016日至115日,驻留华阳画家创作的作品,在苍南文化馆举办了《苍南行·浙江美丽南大门美术作品展》,为苍南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华阳中心校一角(杨春波摄)

位于十字路村办公大楼内的一毫克艺术空间(杨道敏摄)

王道强回乡当年,厦门知名随机画派画家陈晖夫妇便在他的引荐下,投资百万元,在华阳老街购买、装修3间三层民房,建立画室,成为常驻画家。陈晖夫人魏女士利用当地盛产的野生茶叶手工制做的“宋阳阁”牌石牛野茶,也成为华阳老街的特产之一。

本文作者与厦门知名随机画派画家陈晖在他的华阳老街画室合影(杨春波摄)

2017年,苍南知名艺术家叶宗武(老铁)的丽斋艺术室落户华阳老街边的十字路村文化礼堂,一时墨香四溢,高朋满座。

一毫克艺术空间迁至邻镇矾山镇后,原地由华阳中心校书法教师杨春波接手,辟为宋阳阁艺术馆,艺术氛围依然如故,筹办了多次展览,展示各地艺术家的字画,包括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吕作镛的书法展览。碗窑美村2022年又自筹资金,在村办公大楼里面办起米粬黄酒展示厅。

宋阳阁艺术馆一角(杨道敏摄)

2025年元旦前夕,华阳老街尾又办起了苍南知名书法家王加煦的景风艺术室,并在此开展艺术交流和展览活动,大大增加了华阳老街的文化魅力。

王加煦的景风艺术室一角(杨春波摄)

感谢吴克修、杨春波、林成平先生的友情支持!

20251月26


 作 者 简 介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科长、龙港镇宣传委员、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三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苍南名山》,主编《钱库镇志》《岱岭畲族乡志》《浙江文史记忆·苍南卷》《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 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特此鸣谢!

苍南百事通爆料号上线啦

如需爆料请长按二维码

..............................................

推广合作 商务联系

广告合作微信:wzad0577

广告合作:18267827251(仅接受广告咨询)

苍南百晓通I
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