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郑和下西洋》

文摘   2024-12-19 18:33   黑龙江  

来源:网络

“郑和下西洋”,完美错失了大航海时代先机,这是因为动机不一样。
郑和的航行,承载着大明王朝的威仪与和平的愿景,他带着金银财宝、丝绸瓷器,旨在与沿途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每一次扬帆起航,都伴随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但这种探索更多是基于文化交流与外交使命,而非对资源的掠夺或领土的扩张。

相比之下,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则是在对黄金与香料的渴望驱动下展开的。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怀揣着对财富的无限憧憬,勇敢地驶向茫茫大海,他们的每一次航行都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征服欲。这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导致了两者在航海活动上的巨大差异。
郑和的船队虽然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但并未形成持续的海洋探索与殖民体系。而欧洲则通过大航海时代的探索,逐步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殖民网络,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种选择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郑和的航行,虽然未能引领中国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浪潮,却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每一次远航,都是一次和平的传递,一次文明的对话,让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十五世纪初,为了寻找失踪的前朝皇帝,永乐大帝开启了远洋海外的超级工程。郑和,率领巨型船队,征服巨浪和凶险,联系了中国与世界。帝国财政无法承受下西洋的巨额成本,缺乏商业驱动的航海事业注定难以持久。七下西洋的结束,是郑和人生的终点。明王朝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夕,降下最后的船帆。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第一集:奉使西洋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多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历史档案,卷帙浩繁,研究郑和的学者们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寻找着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蛛丝马迹,特别是郑和船队的第一手资料-《航海日志》,始终没有发现。是《航海日志》根本就没有存在过,还是像那支神秘的船队一样,永远消失了?郑和下西洋的原始纪录,究竟它是被人为地销毁了、还是自然地流失了呢?

第二集:跋涉沧溟
十五世纪初,中国历史正在掀开新的一页,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三十二岁的郑和也面临着一项伟大事业的开始。一个充满雄心的皇帝,一个国力鼎盛的时代,意味着一系列不朽事业的开始,几乎在朱棣上台的同时,他就已经决心派船队出使西洋,沉寂多年的中国南方海岸骤然活跃起来,不到两年,一支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便在中国造船工匠的手中脱颖而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目睹了这支神奇的船队,而它的制造过程却永远消失于历史的幕后。
第三集:云帆高张
像一切传奇的开始,1405年冬季的长江充满吉祥的预兆。上百艘海船顺流而下,上千只风帆如同海上开放的绚丽花朵。东北季风已经如约而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奇迹即将开始。三十五岁的郑和站在甲板上,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郑和的一生命运多舛,当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就从云南滇池边被掳到了北京,又跟随朱棣,血雨腥风,一路打到南京,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从现在开始,他将要把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托付给变幻莫测的大海。没有太多航海经历的郑和,如何能够率领他的船队穿越海洋而驶向彼岸?如何能够在漫长的苦旅中保证船队的安全?他将依靠什么来对抗不期而至的凶险,从而完成一个王朝的使命?
第四集:际天极地
郑和船队在战胜了风暴、海盗和暗礁之后,于1405年至1411年间,在南海和印度洋之间成功地进行了三次穿越。海上的航程每一步都有可能历经意想不到的风险,海上的生命充满着挑战与威胁。渐行渐远的郑和船队在每一次远航中,都遭遇巨大的困难,在经历了所有的困难之后,船队仍将执着于最初的航线。1412年12月18日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这一次,他们将穿越印度洋,到达位于波斯湾入口处的忽鲁谟斯,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象征祥瑞的麒麟出现在迁都大典,成为大明帝国强盛的象征。远道而来的庞大使团,把这座崭新都城的节日气氛推到顶点。
第五集:天下同福
在郑和的率领下,一支来自大明王朝,由两百多艘船只,和两万七八千人组成的巨大船队,以当时各国航海者无法相像的恢弘气势,打通了东西方海上航线。郑和在结束第六次航行之后,才知道永乐皇帝去世的噩耗。从郑和下西洋的第一天起,朝中的反对之声就不绝于耳。朝中不断有大臣上书,反对郑和下西洋。但是,再充足的反对理由,也不可能改变朱棣的意志。可以说,朱棣是郑和航海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皇帝,使得郑和完成六次不可思议的远航。那么,在朱棣死后,情况又会怎样?这支船队,以及郑和本人的命运,是否会发生改变?
【素材来源网络,以供学习之用,侵删】
来    源|【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免责声明:本平台登载目的在于交流学习、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信息所表达的观点及其真实性由原作者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军营内外杂志公众号投稿邮箱:358951641@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关注军营内外杂志公众号

获取更多精彩


  聆听老兵故事  关注退役军人     

      感悟军营内外  报道大千世界

军营内外
关注人间冷暖 体味真情故事 传递最新信息 抒发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