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每周一展丨古代教育那些事儿

文化   2024-11-26 09:01   浙江  

KanZhanLan

秉科技之舵 展文化风采 扬时代精神

文化惠民·每周一展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秉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的宗旨,以创新谋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自华夏文明起源,

教育就一直伴随其中。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李桦画作《原始社会交易图》

旧石器时代晚期  细石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原始人群阶段,

教育活动开始产生。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工具的制造方法、

狩猎的技术和经验、集群生活的规范,

以及语言的使用等。

至氏族公社末期,

出现了学校萌芽。



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


商代   “土方入侵”涂朱卜骨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奴隶社会的初期,

教育事务已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

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

开始有了等级层次。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奴隶主贵族的武士,

教育内容重视军事训练。


商代,

文字趋于成熟,

并成为有效的教育工具。

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

成为设立不同层次教育组织的依据。


西周时期,

“六艺教育”兴盛,

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的《礼记》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教育走向没落,

私学形式开始兴起。

儒、墨、道、法四家私学

对此后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时期的教育


王珂、王巍画作《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代,

统治者推崇法家学说,

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

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

统治者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

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

汉武帝时,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

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

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隋唐时期的教育


创立于唐代的松洲书院,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村

隋唐时期,

经济的恢复与繁荣

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校教育制度实行官学与私学并举,

地方官学与中央官学衔接,

形成学校系统。

书院成为新的教育组织形式。

佛教和道教的兴盛,

推动了多元文教事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教育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岳麓书社2022年出版的宋代王令纂辑《十七史蒙求》

宋代,

以“兴文教,抑武事”为国策。

其时不仅产生了六大书院,

而且形成了书院教育的重要特点。


元代,

书院官学化倾向更为明显。

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

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明代的教育


孔维克画作《王阳明心学》(局部)

明初,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的文教政策

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中期,

一些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

他们在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

介绍了西方历算、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对明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代的教育


黄宗羲手札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以“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

为文教政策,

程朱理学成为办学的指导思想,

官学达到全盛。

但后期科场舞弊丛生,

学校也沦为科举的附庸。


实学教育思潮,

是清代教育思想中的一抹亮色。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清代教育家,

站在时代的高度,

抨击理学教育的空疏无用,

揭露科举制度的危害,

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教育观点,

在当时和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我国已构建起完善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形成了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并向教育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

教科书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本期推荐

“从借鉴到自编——中国自编新式教科书的开端”


全景展览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

“从借鉴到自编

——中国自编新式教科书的开端”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新昌县图书馆
新昌县图书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