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
在福州举行
一大批高科技产品让人大饱眼福
今天记者来到现场
带你看看神秘的“水下精灵”
1
“胖萌”机器人探秘极地
一身橙黄色
看起来胖萌胖萌
却能在冰天雪地中探索奥秘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展位
这款极地探测无人潜航器
“星海1000”
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
“星海1000”实际长约3.2米、宽1.4米、高1.6米,主要服务于极地冰盖下大范围、长时间、大深度海洋科学考察与勘探作业。去年,它完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任务——跟随“雪龙2”号前往极地考察。
2
网友争相点赞“网红鱼”
在西北工业大学展位
当工作人员介绍起
全球首个滑扑一体仿蝠鲼(fú fèn)
柔体潜水器模型时
有市民赶紧招呼自家孩子“听课”
这是一条西北工业大学
自主研发的仿生鱼
潜水器模仿蝠鲼(“魔鬼鱼”)
扑打前行的方式
同时融合滑翔推进方式
为潜水器执行海洋科考任务
进一步节省动力
实现长时间水下科考作业
在今年央视的报道中,仿蝠鲼(fú fèn)柔体潜水器成了网友争相点赞的“网红鱼”。通过搭载光学摄像头、声呐、侧扫声呐,北斗导航等系统,该潜水器可执行不同应用场景的科研任务。
正是通过这条“鱼”,我国首次实现了仿生潜水器对南海珊瑚礁生长情况监测。
3
机器“蛙人”水下有一手
在申昊科技展位
一条在水中游动的仿生机器鱼
引起了不少观众
“机器鱼通过两侧的鱼鳃和尾鳍控制游动的方向。”工作人员介绍,机器鱼通过赋予鱼体多关节,模仿真实鱼类游动。它可用于了解海洋生物运动的教学科研中,通过搭载摄像头,可用于浅水区的巡检。记者了解到,由于形状与游姿太过逼真,这条机器鱼也成为一条“观赏鱼”。
“左申龙,右玄武”
在机器鱼的旁边
还有一对本领杠杠的
机器“蛙人”
“申龙号”,是一款高机动性、高拓展能力的作业级水下机器人,具备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可实现精细化的运动控制,可应用于水下观测、水下科考、水下地形探测、大坝和桥墩检测以及水下安防等领域,相比真实蛙人,其效率可提升一半。
“玄武号”,是“浮游—爬行”复合式ROV系统机器人。它有着一身功夫,可在水下实现360度翻滚、贴壁爬行或底座式爬行,具备较强的巡检运维能力。“比如,要清除一艘船底部附着的生物,机器人底部的履带就会附着在船舱底部,展开清洁作业。”工作人员介绍。
4
“龙虾”机器人很吸睛
在福建理工大学展位
一款仿生波士顿大龙虾
民用潜航机器人
让不少参观者拍个不停
福建理工大学智慧海洋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袁超介绍,机器人装备有前侧左右机械臂夹爪、尾部多级柔性推进器、中段转向舵叶以及潜浮舱作为浮力控制系统、头部主控模块与传感器模块构成中央控制系统。“这款机器人装载多个推进器,水下操作非常灵活高效,不仅模仿海洋生物外形,也学习其运动方式应对复杂环境,机动性强,具备精准度和稳定性。”
展位上还展示了
多模态仿蛇水下机器人
管道特种机器人、浮标清洗机器人
小型水下作业机器人等
5
抓海参“神器”亮相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展位
海参捕捞机器人看似平平无奇
但其前端有一个长长的管道
好像吸尘器
这可是捕捞海参的“杀手锏”
“这款机器人的研发就是为了解决海参捕捞的痛点问题。目前该机器人有大、中、小三个型号,本次展出的是中型,采用了人工智能识别目标识别跟踪技术,工作水深可达100米,一次捕捞能收获20公斤的海参。”展位工作人员李明洋介绍,这款有缆式水下作业型机器人,通过吸附的方式对海参进行无损地捕捞。
李明洋告诉记者
目前该款机器人已在
山东部分海域进行测试
进一步改良各方面性能
力争实现产业化
6
“飞檐走壁”神器给船舱“洗澡”
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
带着今年自主研发的
洗舱精灵现身本次展会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洗仓精灵
“如果用三个词形容洗舱精灵,就是安全、高效、环保。”青岛中远海运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谭龙告诉记者,洗舱精灵是一款专为散货船舱清洗设计的机器人,采用远程遥控操作,每小时清洗的面积≥900㎡,实现船舱内部高效清洗作业。这款机器人能通过自身的四轮驱动系统,在散货船舱壁上自由上下行走,满足舱内复杂结构的通行需求。
7
海底管道“守护者”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展位
一个通体黄色
酷似鱼雷又像导弹的装备
让不少市民好奇
“这是我们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管线巡检机器人,依托侧扫声纳和前置摄像头,下潜深度可达约100米,目前运用在近海的海底管线巡检。”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自带储备能源,搭载综合推进系统和光学以及声学探测设备,突破了管线在线识别和路由跟踪关键技术,可在复杂海况下代替人工潜水进入深海及危险水域执行海底管道、海缆施工勘察和运维巡检任务。
还在等什么
这个周末就去逛吧
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公众开放日为11月17日、18日,公众观展时间为17日9:00到17:00,18日9:00到15:30。
想观展的市民,可关注“海洋装备博览会”公众号,提前预登记,现场免排队快速免费入场。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