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宏远曾说:“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一个人越缺少什么,便越想得到什么,这便是贪欲之源。
于人性的本质而言,贪欲便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原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克制它。
贪得无厌之人,总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占有欲,疯狂掠夺着所求之物,永远不会满足。
人的心之所想或许无穷无尽,但最终能拥有的所得,却常常寥寥无几。
许多事物,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去攫取,仍然遥不可及,即便最终得到也会转瞬即逝。
贪婪如手中黄沙,越是抓得紧,沙子便流失得越快。
所以,一个人即使再没钱,也别贪这3样东西,否则这辈子翻不了身!
01
不贪虚名
人活一世,除了想让自己活得痛快潇洒一些,也乐于得到他人的赞赏,收获一份好名声。
但若是过分在意虚名,整日处心积虑为自己沽名钓誉,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东晋名将桓温,曾经出镇荆州,平定蜀地成汉的叛乱,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帝给他加官进爵,封将拜公,一时间他在朝野内外名声大振,可谓无人不知。
此时桓温已位极人臣,但他却想获得更多声望与威名,于是多次草率北伐,最终都无功而返。
老年昏聩的他,更是为了浮名虚利,道出惊人话语:
“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正如他所愿,原本可以青史留名的他,正是因为贪图虚名,最后落得声名狼藉。
《菜根谭》中曾说:“真廉无廉名,图名者正所以为贪。”
真正廉洁的人,往往不会宣扬自己,而一个人越是贪图名声,便越会显得功利做作。
内心坦荡,举止端正之人,自然会赢得众人的拥戴和追捧,所以他们淡泊名利,无欲无求。
而一心只想扬名立万的人,事事皆为虚名奔波忙碌,反而束手束脚,被名声之事所拖累。
正所谓:“上善若水,润泽万物而不争。”
凡事不争不抢,张弛有度,活出自己的风采,自然会名满天下。
02
不贪安逸
生活总是充满了愁苦滋味,被劳累所困的普通人,也想过上舒适安逸的日子。
适当的安逸,能够调节人的疲乏,让自己从纷繁忙碌中暂时的解脱,尽快恢复好精力。
但过度的享乐,往往会让人变得懒惰懈怠,丧失应有的动力和激情,沉溺于闲赋之中。
一旦陷入了安逸的温柔陷阱,遭遇到些许未知变故,便会毫无招架之力。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勤政爱民,任人唯贤又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可他到了在位后期,渐渐变得骄傲自满,开始不理朝政,于后宫纵情声色,过上了享受安逸的日子。
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他的骄奢淫逸终于自食其果,唐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正如《伶官传序》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人活着,最怕的便是在安逸中,斗志慢慢被消磨掉,进取之心也跟着逐渐丧失。
现在越是养尊处优,越是陶醉沉溺于安逸,未来便越迷离恍惚,危机重重。
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挑战,若是没有自律意识的约束,终将被生活所淘汰。
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或许辛苦,却能让自己在不断的挑战中,实现自我的晋升和飞越。
03
不贪钱财
纵观古今,没有谁能真正做到与金钱完全切割,只要想生存,便离不开财富的支持。
就算活得孑然一身,别无他求,也需要穿衣果腹,何况成家立业后,还有养家糊口的重任。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爱惜金钱没什么错,追逐财富更不应被他人指摘,这皆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若是为了贪得金银,行不正之事,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终将惹祸上门。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和珅,初入仕途之时,也是满怀理想,想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但他享受过财富带来的便利后,心中的贪欲便被激发出来,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利用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宠爱,他疯狂敛财,短短数年便做到了富可敌国的境地。
可和珅的富足终究只是黄粱一梦,嘉庆帝一掌权便将他赐死,他的财富也被尽数抄走。
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之财再多,也终将如同浮云一样消散殆尽,丁点都留不住。
很多人都认为,金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器。
而其实,人性的贪婪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钱只是将这种贪婪揭露并放大。
当贪婪占据人心时,任何介质都可以成为借题发挥的对象。
爱比克泰特曾说:“导致人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
凡人之躯辛苦一世,又有几人能做到对所有事物的超凡脱俗?
无论向往或追逐什么,都应该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但贪欲确实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贪欲,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生命。
知足者常乐,不贪身外之物,珍惜自己所有,此生便已足够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