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实干者的姿态永远向前。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渤海钻探公司官方微信特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栏目,精心策划并动员一批新闻宣传骨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用情感受欢乐祥和的浓浓年味,用心记录干部员工朴实的奋斗、不变的坚守、热诚的希望……今天为大家带来《年味、油味沁人“芬芳”意渐浓》,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春节愈发临近,渤海钻探公司新春走基层记者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个重点生产现场,用图像、文字记录,倾听他们佳节在岗的心声。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作业场景青海油田一线录井队现场。
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分公司青海项目风险探井潜探1井场,气温跌至摄氏零下20度。清冷料峭、苍茫孤寂的高原上处处被寒气裹挟,但值班房内却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似乎瞬间融化了冬日的严寒。
对于这口多方关注的重点风险探井,这个公司青海项目组采取青年突击队冲锋、党员挂帅,项目副经理下沉包井、探索小队独立单元管理模式,他们一定要在春节期间交上一份满分答卷。L10535录井队,由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青年突击队承担录井施工任务,力争达到数据采集准确,解释评价精细的高质量目标。
想在先,干在前。L10535录井队充分发挥工程地质一体化服务平台优势,加强地层对比,加大随钻异常监测分析。军人出身的党员陈宇、田顺全轮流驻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共落实油气水显示135层/374米,异常预报55次,为安全优快钻井、精准油气解释评价提供了有力依据。
“现在正值关键工序阶段,底部出现渗漏,上部高压层还未封固。加上大小井眼转换存在的未知风险,井控压力相当大。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加强、再加强异常监测预报,保障钻井安全顺利施工。”老地质师刘志勇对施工重点如数家珍。
新春佳节,本是阖家团圆最温情的时光。然而,在遥远苍凉的青海高原、朔风凛冽的巴彦油田、远涉重洋的玻利维亚,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的一线员工们,他们舍弃与家人的欢聚,坚守工作第一线。用责任情怀与担当,以别样的方式欢度这一传统佳节,为祖国能源事业发展默默奉献。
跟随记者的脚步,现在我们一同走进新春走基层第二个采访现场,仍然坚守在蒙西巴彦油田一线录井队的同志们,聆听他们的声音。
阴山脚下,在横跨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座巍峨高耸的井架蔚然屹立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在蓝天白云、清冷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夺目。
走进巴彦油田市场重点探井光明2井地质值班房,见到身体消瘦、佩戴一副老花镜的张月存老同志,笑容可掬的站起身迎上来。
“张师傅,听说你不是今年就要退休了吗?这马上过年了,您还坚守一线呀……”我随口问道。张师傅多年前我们就很熟悉,所以见面没有丝毫拘束感。
“确实过完年就要退休了,我想一线岗位的最后一个春节跟小兄弟们一起过,有意义。有始有终嘛,上班41年一直在一线,早已习惯了看砂样、观察油花、闻油味......”老张师傅很健谈。
“那这么多年一直在一线,家里一点也照顾不上,嫂子不埋怨你么?”我有些好奇。
“放心,不会的。这样说吧,起初她是很反对的,但一见我到一线就生龙活虎、跟兄弟们一起很开心的样子,也就默许了。”张师傅说道,“她在电话里嘱咐我生活要规律些,吃饭尽量少盐清淡点......她知道,我想多听听钻井马达声、多看几眼井架,怕我留遗憾吧。”
此刻,有了片刻的沉默。
我想,那无数个与油井为伴的日夜,每一次数据的跳动都像是他过往的美好回忆,诉说着石油的故事,也记录着他青春无悔的脚印。
最后,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的转换,来到第二录井公司那些漂洋过海,在异地他乡过年的海外员工身边。
此刻,远在大洋彼岸的海外市场玻利维亚,已是深夜11点多。此时,这个公司国际项目经理部海外人员古翠东、窦建东、高飞、侯杰、陈康等人已漂洋过海,刚刚抵达玻利维亚项目基地不久。风尘仆仆,一落地就紧张有序地准备着CHU-X3井上施工物料。
随着这个公司海外市场“二次创业”征程的顺利开启。在与国际项目多次的谈判和磋商中,取得了在玻利维亚查科项目独立中标10口井录井服务工作量。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不便,井场距离基地800多公里,这给物资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年味越来越浓。玻利维亚项目组5名中方员工,身在万里之外却与佳节欢庆无缘。他们要在除夕之前,必须做好物资筹备,运输路线规划,确保设备物资履约到井。并提前对出海上井的录井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应对突发故障,确保设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运行。
施工现场,他们不惧蚊虫叮咬、无畏高温炙烤,用汗水浇灌希望,以热情开拓海外市场。虽然对家人有万般牵挂和惦念,但责任在肩、使命所在,他们用执着地坚守诠释着别样的家国情怀。
灯火满城催晓日,烟花十里起祥烟。
致敬!!
春节每一位坚守在石油一线的将士们,你们就是夜空中那一颗颗最耀眼的明星。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
总 编:徐恩宏
主 编:罗永华
责 编:高 超 马启航
审 读:尚 萍
小 编:孙汉雄 杨秀强 樊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