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黏性创新生态
普立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家企业的创新步伐,亦可体现一座城市对创新持之以恒的追求。对于将“创新”刻入城市基因的芜湖来说,建强创新平台,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全力以赴。
2024年,全市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达50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6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居全省第一,其中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在最新发布的2024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芜湖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较上年前进4位;过去三年累计前进10位,迈入创新强市“第一方阵”。
瞄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芜湖正加快建设“鸠兹科创湾”,聚焦凤鸣研创中心、梦溪科创走廊等一批创新园区建设,布局一批创新孵化器、开放式众创空间,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营造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
作为一个集结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鸠兹科创湾”精心布局了18个创新园区,打造全新的科创大平台。按照发展规划,力争到2027年,每年引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创企业超2000家,集聚各类人才超5万人,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到2035年,芜湖“鸠兹科创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全国一流的“四链”融合试验区和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形成与“科大硅谷”交相呼应、创新联动的“北谷南湾”发展格局。
日前,在“鸠兹科创湾”核心园区之一的梦溪科创走廊,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施工,工人们正在加快推进内部装修、园区绿化建设,园区即将迎来全面运营。梦溪科创走廊运营负责人介绍,园区定位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具身智能,受到创新型企业的高度关注,在去年10月举行的招商推介会上,18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将为我市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澎湃动力。
梦溪科创走廊。杨大伟/摄
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之下,芜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更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全省,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4%。自此,芜湖成功进入“五千亿”城市俱乐部,也意味着城市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强、韧性更足、前景更光明。
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主体,构建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向“新”而行的芜湖,必将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