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80年代供销社的7种物资,买过5种的人年纪都老了,留下的全是回忆。
第一种老物资:老式手电筒
70年代、80年代,我们这边供销社卖的就是这种铁皮手电筒,这种手电筒有的是用二节电池,也有三节电池的。
这是以前农村经常看到的老式手电筒,如今知道的人年纪都很大了,已成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的最后一抹乡愁。
除了买手电筒,还要配上电池,在70年代、80年代,手电筒就用这样的大电池。一般的手电桶常用的是二节电池,也有用三节电池的。那时候电池的质量特别的好。
70年代、80年代人的童年时代,很多人走夜路时,大都用松明火把、或是马灯,遇上下雨刮风,火把被淋湿,就只能瞎摸乱撞了。因此在哪个年代,手电筒是农家的稀奇之物。农村哪家有手电筒就像今天的农民拥有手机一样,是一种富有、一种时尚的象征。
第二种老物资:老式缝纫机
华南牌、蝴蝶牌缝纫机,当年农村人不好买,要找人,凭票购买,可惜的是,前些年当废铁卖掉了。
80年代的缝纫机虽说值钱并不多,但是老式的缝纫机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缝纫机已渐渐在农村消失,很多的老人希望把这段回忆永久封存在自己的记忆里。所以他们会把老式缝纫机留在家中,当作是无价之宝。
由此可见,当时缝纫机在80年代的价值和地位有多高,这是现代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在那个年代,缝纫机是属于奢侈品。缝纫机的意义和价值仅次于现代的私家车,只是现在社会,奢侈品照样不便宜。
第三种老物资 :黑白电视机
这就是让我们怀念的黑白电视,我们从黑白电视里看过的电视剧不知有多少,印象最深的第一部是武打片《霍元甲》。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1983年从黑白电视里看到的《霍元甲》,如今已整整过去了40年,但那首主题曲《万里长城永倒》还记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又从黑白电视里看了《上海滩》,我记得当时我正值青春年少,这部剧让我对人生、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那时还流行一句话,男看冯程程,女看许文强。到今天,《上海滩》里的主题曲还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日没夜的看过电视剧《渴望》,可以说《渴望》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再后来,我还伴着黑白电视看了《西游记》、《红楼梦》、《还珠格格》等。
第四种老物资:80 年代的自行车
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年代,自行车成为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富有的关键,当时说的三转一响,也就是指4个不同的物品,分别是自行车,手表以及缝纫机、收音机,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能否拥有一辆自行车也是判断家庭富有的标志,就象现在的有车有房一样。
在70年代、80年代时,大多数人的工资一般在二三十块钱的水平,那时候想买一辆自行车至少要不吃不喝地攒上四个月的工资,放到今天来看,当时的一辆自行车的价格,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一万多块钱。
第五种老物资:水杯
这样的茶杯你家里还有吗?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这茶杯可是人们喝水,刷牙常用的杯子了。如今都是不锈钢和塑料的杯子。
70年代、80年代人童年的记忆有一个这样的水杯是很自豪的事情。
时光一晃过去了几十年,这样的水杯已经成为古董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回忆。
第六种老物资:农民常用的铁锹
我们的农民朋友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是70年代、80年代农村常见的铁锹,想不到现在成为了餐桌上的宝物。
相信百分之百的都认识这里面的肉,估计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认识装肉的器具是铁锹,特别是农民朋友对这铁锹的感情真的是太深了。
社会在飞速发展,过去用来挖泥、铲土的铁锹,如今也告别“农村户口”,走进城市的餐厅,盛满美味佳肴供客人大吃大喝,俗话说风水轮浪转啊。
第七种老物资:火柴、洋火
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二十世纪初,现代火柴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番火等。
日用火柴又称普通火柴 ,按包装外形和所用原料有木梗火柴、蜡纸梗火柴和书式火柴3种。
70年代、80年我们农村常用的是木梗火柴,就是用质地比较松软的木材制成方形或圆形的火柴梗,梗端沾上石蜡和药浆,干燥后装于纸板制成的小盒中,盒侧面涂以磷层。这就是最为最普通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