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出版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强对流临近预报方法及其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应用评估 | 大气科学】

文摘   2024-11-15 15:16   北京  





曾康, 闵锦忠, 庄潇然, 等. 2023.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强对流临近预报方法及其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应用评估[J]. 大气科学, 48(6): 1−13. ZENG Kang, MIN Jinzhong, ZHUANG Xiaoran, et al. 2023. Severe Convection Nowcasting Based on a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Evaluation in Eastern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 48(6): 1−13.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10.23094


01
摘要

为了缓解深度学习雷达回波外推预报中普遍存在的模糊问题,发展了一种有机融合PhyDNet方法和频域匹配生成对抗网络的雷达回波外推预报方法(PhyDNetSGAN),能够预测江苏及其上游地区未来3h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通过对比PhyDNetSGAN、PhyDNet(未使用生成对抗网络)、PhyDNetGAN和Sprog(改进的光流法)验证了新方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与光流法Sprog相比,深度学习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强回波的非线性发展演变过程。(2)增加生成对抗网络的PhyDNetGAN和PhyDNetSGAN较其他两组试验能够得到更精细且符合预报员主观认知的雷达回波外推结果,缓解模糊问题。(3)新提出的PhyDNetSGAN不仅能够改善预报精细度,还能更好地捕获强回波的形态、位置和中心强度,从而获得更优的预报技巧,延长有效预报时长。(4)新提出的综合TS评分、Bias评分和FID评分的综合评分指标较TS评分能够更好地反应与预报员主观体验相一致的临近预报检验效果。

关键词:生成对抗网络  /  雷达回波外推  /  模糊问题  /  综合评分指标 
02
方法介绍

PhyDNet方法:由Guen and Thome(2020)提出的一种具有物理约束功能的深度学习网络,其物理约束体现在PhyDNet体现了特定运动方程描述的自然界物理运动规律与深度学习结合的思想。PhyDNet具有物理单元PhyCell和基础时空卷积单元ConvLSTM双分支架构,可通过残差网络设计将能够通过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物理动力学项和非物理因子项(如,图像的纹理、新生细节等非线性扰动项)分开,在雷达回波临近预报任务中,前者可用于体现对流系统的系统性移动变化,后者用于描述系统的局地变化,PhyDNet的具体介绍可见于Guen and Thome(2020)、庄潇然等(2023)。

基于频域匹配生成对抗网络(SGAN)方法:首先在传统的GAN中,鉴别器用于在平面空间上对二维预测场进行鉴别,而生成器则试图让鉴别器认定其输出内容为真值,在二者不断“博弈”的过程中,最终的输出结果得以逐渐趋于真实,但研究表明该方法依旧缺乏对其中高频(小尺度)信息的鉴别能力(Chen et al., 2021)。本文提出一种有机考虑雷达回波多尺度信息的频域匹配GAN技术(Spectrum GAN,简称SGAN),将由生成器得到的回波预测场和真值场进行尺度分解,分解后的低频域场对应较低强度、大尺度回波,高频域场则对应高强度、小尺度回波,进而通过鉴别器进行综合判别。 

03
试验结果
图4给出四组试验在测试集时段(2022年7~9月)内的0~3 h总体客观评分表现,在TS评分方面(图4a),三组深度学习试验在各检验阈值上均优于Sprog,对比PhyDNetGAN和PhyDNet发现直接增加GAN之后25 dBZ和35 dBZ的TS评分略有降低,但对于45 dBZ阈值增加GAN后TS评分提高约13%,这说明通过GAN改善预测精度的同时还能优化强回波预测技巧,采用了频域对抗的PhyDNetSGAN在各阈值均取得了最优的TS表现;FID直观体现出各组试验中存在的模糊问题(图4c),可以看到Sprog和PhyDNet受影响较大,增加生成对抗网络的两组试验可得到改善;较高阈值回波场明显低于1(图4b),相较之下,PhyDNetGAN和PhyDNetSGAN均呈现出较好的纠偏能力。总的来看,PhyDNetSGAN在TS、Bias、FID三个指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表现,因此在最终的综合评分上表现也明显优于其他三组试验(图4d)。

在时间序列方面,各组试验的TS均随预报时效明显降低(图5),其中,线性外推Sprog下降速度快于其他三组深度学习试验,尤其对于≥45 dBZ的强回波阈值,Sprog在接近1 h的预报时效内就几乎丧失TS技巧,其他三组深度学习试验的TS则能维持到近2 h,反映出深度学习具备对强对流系统强度演变的刻画能力,这一特点在Bias评分、FID评分和综合评分上也得到了类似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单就传统关注的TS评分而言,增加生成对抗网络难以得到更好的评分表现。PhyDNetSGAN的整体评分仅略优于PhyDNet,而PhyDNetGAN甚至在较低阈值回波场的TS表现甚至明显低于PhyDNet,时间序列上(图5a)可以看到随着预报时效增加PhyDNet评分优势愈发明显,但实际上深度学习造成的模糊问题往往是随预报步长的增加而愈发明显,因此会出现客观评分与预报员主观体验相悖的情况。相较之下,在本文新提出的综合评分中PhyDNetSGAN的表现优于PhyDNet,与预报员的主观体验更为一致。
小 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更具气象意义的生成对抗网络不仅能够改善深度学习雷达回波外推预报中的模糊问题,还能兼顾预报技巧,这为业务强对流临近预警的深度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中将尝试将文章提出的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直接应用于强降水和阵风风速的预报中。

欢迎关注《大气科学》微信公众号

大气科学IAP
《大气科学》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国内外最新水平的创造性论文以及各分支学科研究进展的综合评述。 读者对象: 科研人员、高校师生、气象和环境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