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卫辉】

民生   2024-11-05 18:43   河南  

点蓝字关注卫辉市融媒体中心

河南日报

精量麦播 节本增效


“志龙这孩子非要给大伙做个样子,又开始摆弄新玩意儿了。走,瞧瞧去!”

  10月31日一早,雾气还未消散,我们驱车驶入卫辉市后河镇台上村。道路两旁,麦田绵延,绿意萌发。

  放眼望去,绿意葱茏中,一块光秃秃的田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就是志龙的‘演武场’,我们进行适当晚播、精量麦播的一块试验田。”卫辉市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刘广亮指引着我们走了过去,“粗放式的种植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了,必须得讲究精耕细作。”刘广亮说。

  地里,一台播种机整装待发。这块地的主人、“90后”种粮大户田志龙驾驶播种机驶过,播种、镇压一套齐全。仅靠观察,难以看出这种播种方式与传统播种模式的区别。

  “你可别小瞧这机子,这是气吸式播种机!排种器和旧机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这款靠负压吸取种子,不仅不会破坏种子,还能精准控制播种数量,减少浪费。”田志龙向记者介绍。

  “以往大部分种植户采用传统槽式播种机,可以控制待播种子的体积、重量,却无法精确控制种子的数量。”刘广亮接过话茬,“种子多,苗才多,一般的种地老把式信不过所谓的精量播种。”

  “可不是种子越多越好!小麦是分蘖作物,苗过多会导致养分吸收不均匀,不仅容易形成弱苗,后期小麦倒伏的风险也在增加。”刘广亮解释,“新机器不仅播种质量好,而且效率高,一天一台机器能作业100多亩地呢,精量播种可以说是高质高效种地的举措之一。”

  “对于我们种植户来说,种地也得考虑降本增效,减少播种量那就是降成本,一亩地能节约20%的种子,这算下来可省了不少钱。”作为“90后”,田志龙接受新事物快。

  “我可不是头脑发热。去年在漯河见到了这种新模式,连续考察了两季采用这种播种模式的作物,产量都十分喜人。可很多人都信不过,我就想试试,让事实说话。”去年和田志龙一同前往外地观摩学习新技术的种植户有40多人,可最终只有他一人用上了新机器。

  距离试验田不远处,就是田志龙流转的另一块地,小麦已种下一周左右,地里的麦苗整齐碧绿。

  “都是用的精量麦播。一播全苗,地里的出苗率都超过99%,一些乡亲来地里看了后,联系我想要借用新款播种机。可我只有两台机器,明年得想办法多弄几台机子。”田志龙说。

  “都说小麦‘七分种三分管’,不用等到明年,现在看这个出苗情况,就能预计明年产量一定不会差。我有这个信心!”阳光映射下,田志龙神采奕奕。




赶“非遗”大集,品传统文化!

卫辉市“十月物资交流大会”来了


揪、揉、吹、拉、扯……11月1日,在卫辉市“十月物资交流大会”,第三代传统糖画代表性传承人吴萧娴熟地做着糖人,前来赶集的群众纷纷停留在摊位前,向这位非遗传承人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本次大会有工艺葫芦、传统糖画、空心面等14个传统技艺项目,杜氏口疮、李氏疮疡疗法等4家传统医药项目以及火神大鼓等非遗展演项目参展,琳琅满目的非遗摊位令人目不暇接,非遗技艺的的展示让现场观众啧啧赞叹,群众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精美的非遗作品,还能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吴萧说,传统糖画有600年历史文化,自己作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要将这些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保护下去。


“之前没接触过非遗,来到十月大会现场,看到这么多的非遗手艺人,让我觉得非常的新奇,也让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卫辉市民张晓晓说。


魅力非遗,焕发时代新风采。近年来,卫辉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断探索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十月物资交流大会”“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为民生增添文化底色。

《河南午间报道》
新乡日报

太行层林尽染千般秀



日前,进入深秋的太行山层林尽染,美到令人怦然心动。图为卫辉市狮豹头乡正面村村景。


▌来源:河南日报 大象新乡 新乡日报


编辑|段   莹         责编刘   
主编|张   峰          监制李超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705

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属卫辉市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期推荐

【时政新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缑波现场调研卫河共产主义渠综合治理工程 

【时政新闻】省交通运输厅调研组莅卫调研“太行云天一号旅游公路”创建工作 

河南省教育入学“一件事”上线试用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WHTV_Wechat


抖音号|Weihuimedia

卫辉市融媒体中心
卫辉电视台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