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冬灌技术要点

健康   2024-11-02 20:01   新疆  

一、引言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冬灌是冬小麦冬季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冬灌对于保障冬小麦安全越冬、促进春季返青生长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详细阐述冬小麦冬灌的技术要点。

二、冬灌时间选择

(一)适时冬灌

1.一般当平均气温下降到 7 - 8℃时开始,到 5℃左右时结束。此时土壤夜冻日消,冬灌后水分能较快下渗,不会在地表形成积水或结冰,从而避免对麦苗造成冻害。过早冬灌,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达不到预期的蓄水保墒效果,还可能会引起麦苗徒长;过晚冬灌,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在地表结冰会导致麦苗窒息死亡或遭受冻害。

2.在我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冬灌时间也有所不同。北方冬麦区一般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黄淮海地区通常在 11 月底至 12 月中旬。具体时间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和实际气温变化灵活掌握。

三、冬灌土壤墒情判断

(一)查看土壤湿度

1.一般以土壤相对含水量来衡量。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60%时,需要考虑冬灌。若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70% - 80%之间,可视麦苗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是否冬灌;如果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 80%,则一般不需要冬灌,以免土壤湿度过大,造成麦苗根系缺氧等问题。

2.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土壤墒情。例如,用手抓一把土,能成团,轻抛后落地能散开,说明土壤墒情适宜;如果不能成团,说明土壤偏干,需要考虑冬灌;若成团后不易散开,则土壤偏湿。

四、冬灌水量控制

(一)依据土壤类型

1.对于砂质土壤,由于其保水能力差,冬灌水量可适当多一些,但每亩也不宜超过 60-70 立方米,以保证水分能渗透到根系主要分布层。

2.粘质土壤保水能力强,但通气性较差,冬灌水量要适当减少,一般每亩 40 - 50 立方米,避免土壤积水导致根系呼吸受阻。

3. 壤质土壤的冬灌水量可控制在每亩 50 - 60 立方米。

(二)考虑麦苗生长情况

1. 如果麦苗生长健壮、群体适宜,可按照正常的水量进行冬灌。若麦苗生长较弱、群体偏小,可以适当减少冬灌水量,以免因土壤湿度大而影响麦苗恢复生长;相反,麦苗生长过旺、群体偏大时,可适当增加水量,起到一定的控旺作用。

五、冬灌方式选择

(一)畦灌

1.这是传统且常用的冬灌方式。在进行畦灌前,要先修好畦埂,畦埂要坚实,高度一般在20-30 厘米,宽度20-30厘米,以保证灌溉水不漫溢。畦的长度根据地形和水源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超过 100米,宽度2-4米。

2.灌溉时,水流要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积水或灌溉不足的现象。要注意控制入畦流量,一般砂质土壤入畦流量可稍大,粘质土壤入畦流量要小一些。

(二)喷灌

1.喷灌具有节水、均匀度高的优点。在使用喷灌时,要根据喷头的射程和覆盖范围合理布置喷头,保证整个麦田都能得到均匀灌溉。喷头的高度和角度要调整合适,一般喷头高度距地面 1.5 - 2 米,角度根据喷头类型和射程进行调整。

2.喷灌强度要适中,避免水滴过大对麦苗造成冲击伤害,同时也要防止喷灌强度过小导致灌溉不均匀。根据土壤类型和麦苗生长阶段,合理确定喷灌时间和次数,一般每次喷灌量以达到计划冬灌水量为准。

(三)滴灌

1.滴灌是一种精准灌溉方式。在冬小麦田中铺设滴灌带,滴头间距根据土壤质地和小麦种植行距确定,一般在 20 - 30 厘米。滴灌系统的工作压力要稳定,保证每个滴头的出水量均匀。

2.滴灌能将水直接输送到小麦根系附近,水分利用效率高。在冬灌时,可以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滴灌水量和时间,尤其适用于水资源短缺或土壤条件特殊的地区。

六、冬灌后管理

(一)及时划锄和排灌

1.冬灌后,待地面稍干,要及时进行划锄。划锄可以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同时,划锄还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也可将多余的水排出,保持田间无积水。

2.划锄深度一般在3-5厘米,避免过深损伤小麦根系。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均匀划锄,不留空白区域。

(二)注意病虫害防治

1.冬灌后,田间湿度增加,可能会诱发一些病虫害。要加强病虫害监测,特别是对于小麦叶锈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和蚜虫等害虫的监测。

2.如果发现病虫害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病害,可以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或采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控制,确保冬小麦健康生长。

总之,冬小麦冬灌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墒情、水量、灌溉方式以及灌后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冬灌,才能为冬小麦安全越冬和来年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天山植保)

天山植保
密切关注农业生产需求,提供农业生产丶作物健康等相关技术普及服务,时刻期待您的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