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董其昌《临潭帖》为其临古创作佳构,虽言临帖,多为己意出之。依据款书风格判断,此卷应书于1602年-1605年间,约董其昌48-50岁之间所作,此时期书风清劲雅丽,韵致含蓄。
此卷董《临潭帖》不仅仅是一件临书作品,更能窥得董其昌学习古人法帖的方法。董其昌在临此卷时,态度极为审慎,迥于我们所见到其他临本。每临完一个帖均在后面以小字重释一过,或加以感言,或对版本的问题提出己见。如开卷所临为《散怀帖》,其后有跋“散怀帖刻致怀,此唐摹之误。”这透露出两个信息,其一,《淳化阁》祖本所依墨迹基本为唐摹本,在唐时二王真迹的数量可想而知。其二,此应是承《淳化阁》而来,错误依旧。
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不可言。吾故羸乏。不具。王羲之。
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不可言。吾故羸乏。不具。王羲之。得都下九日书。见桓
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
委笃。深可虑。当今人物眇然。而叹疾者若此。令人短气。
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委笃。深
可虑。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者若此。令人短气。
足下时事少可。数来至人相寻下。官吏不东西末委。若为言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
足下时事少可。数来相寻下。官吏不
东西末委。若为言乖。足下不返。重遣信往问。愿知心素。此帖清劲。行笔如屈铁。虞永兴之宗也。
王坦之。坦之惶恐。言不知。已与谢郎论坦之事。未其意良不了者。今诣
公自陈。愿告坦之。惶恐言。知庾丹杨善。数深忧心。王羲之再拜。董其昌书。
张照行书题跋:
此亦思翁壮年笔。盖作史官或学使时也。绢本不如纸。又多写生绢。不着胶矾。却未晓古人用意处。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