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通关特训 第04关

文摘   2024-10-20 18:37   江西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通关特训 第04



1.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说明( )。

A.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前进中有曲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C. 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D. 新事物吸收和改革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D项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通过吸收、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同时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来战胜旧事物,从而实现事物的发展。题干未体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D项与题干无关。

B项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克服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增加更高级的新内容。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暂时倒退,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题干未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项与题干无关。

C项正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是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弃”是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题干中“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故正确答案为C


2. (单选题)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一箭七星”海上卫星发射试验的成功,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试验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成功,历时超过3年。期间,试验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眠的夜晚。这说明( )。

A. 认识通过科学家的试验方能成为真理

B. 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一个辩证过程

C. 人通过认识能够影响和改变客观世界

D. 规律的客观性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认识通过实践检验方能成为真理,并不只是局限于科学家的试验。

B项正确,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就是客观的具体事物共同具有的各自不同的个体特征、个体属性。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的具体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时候必须要秉持辩证发展的观点,辩证发展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题干中“试验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成功,历时超过3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一箭七星’海上卫星发射试验的成功。”就体现了这一点。

C项错误,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谓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人通过认识能够影响客观世界,但是不能改变客观世界。但是通过实践可以改造客观世界。

D项错误,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变化。所以规律的客观性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选项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3. (单选题)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一港珠澳大桥已正式通车,全长55公里,是中国桥梁在设计、施工、材料研发等各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大国工匠对国家重大工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这表明:

A. 创新能够更新生产工具,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条件的限制,造福人类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和前提

D. 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题干中港珠澳大桥在各方面成果的展示,突出了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项错误,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创新发展,选项中“突破条件的限制”表述不准确,因此排除。

C项错误,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题干中未体现“主观能动性”这一因素。

D项错误,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故正确答案为A


4. (单选题)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必须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C. 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D. 意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绝对的控制作用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本身说法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活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B项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题干中的“修身立德、治心养性”正是体现了上述第②点,即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项错误,本身表述错误,人的主观精神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正确的主观精神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D项错误,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意识对人的实践活动不是绝对的控制,而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地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B


5. (单选题)下列与“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蕴含的哲学原理相近的是( )。

A.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B.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欲将弱之,必固强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要想削弱某件东西,必须先暂时加强它。弱和强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A项正确,“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只有不与人相争,天下才没有人能与之相争。争与不争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与题干蕴含的哲学原理相近。

B项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别人或别人的意见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C项错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这句话体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项错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西铭》,意思是要成就一番功业,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这句话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故正确答案为A


6.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意思是,禾苗经过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一切事物的生长就要靠太阳。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但是并未体现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特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种瓜只能得到瓜,种豆只能得到豆,正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种的是瓜就只能得到瓜而不是别的东西。

C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五蠹》,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之变化;情况变化了,政治设施也必须相应地变化。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D项错误,“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旧曲和新歌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故正确答案为B


7. (单选题)《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A. 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背景

B. 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 事物的质变从量变开始

D.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高级运动形式包含着运动形式,发展就是在低级运动形式中分化出高级运动形式的上升性运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把发展庸俗化为简单的回归。并没有指出事物发展需要以条件为前提,符合题意。

B项错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分了的合,合了又分的。题干中虽然说“未必准确”,实际上承认了天下大势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转移。

C项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选项表述正确,与题干无关。

D项错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题干中说这句话未必准确。选项表述正确,与题干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


8. (多选题)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这集中反映了(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B.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 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D. 客观精神的外化过程

参考答案: A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

A项正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要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均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B项正确,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扎根人民”“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群众思想脉搏”等均反映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项错误,事情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因此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事情的度,重视量的积累。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D项错误,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故正确答案为AB


9. (单选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是( )。

A. 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1938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明确提出。

故正确答案为C


10. (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体现了( )。

A. 整体主导和统率部分

B. 部分的变化必然推动整体的发展

C.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D. 关键部分能够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选项表述正确,但题干未体现。

B项错误,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但不一定推动整体的发展,必然一词表述过于绝对。

C项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它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D项正确,题干中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体,农村、贫困地区是实现小康的薄弱环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部分,而题干表达的意思是农村和贫困地区有没有达到小康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是关键的部分能够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D




一佳教育
一佳教育服务江西19年,为广大考生提供公职类考试咨询服务,包含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安联考、三支一扶、招警、大学生村官等公职类考试,为考生答疑解惑,提升成绩,完成体制梦想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