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支上千元!“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国内上市,电商平台预约火爆

文摘   2024-11-20 08:53   广东  


日前,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中国官网发布消息称,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诺和盈®”。


读特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多个电商平台已能搜索到诺和盈®的预约诊疗服务。医学人士表示,虽然司美格鲁肽市场需求迫切,但作为一款处方药,其在使用前需经医生全面评估。未来,该领域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替代药品供选择。


诺和诺德中国官网截图。


单支价格上千元!预约诊疗服务开启


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诺和盈®已在全球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11月17日,诺和诺德公司宣布诺和盈®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19日,读特新闻记者在美团、饿了么、淘宝、京东等平台上,都搜索到了诺和盈®的预约诊疗服务。页面显示,患者只需按照提示,依次完成线上付款预约、个人信息登记、用药评估、处方接收以及药品配送等流程,即可享受相应服务。


同日,记者以“诺和盈”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预约留药服务已覆盖国内多个省市,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在广东省内,目前仅广州市有诊所提供该项服务。


以淘宝平台为例,由阿里健康医疗服务旗舰店提供的“诺和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有三种类型供选择,分别是0.68mg/ml *1.5ml(0.25mg/剂量*4次),2.27mg/ml *3ml(1.7mg/剂量*4次),3.2mg/ml *3ml(2.4mg/剂量*4次),对应价格分别为1680元、2126元和2706元。其中,0.25mg/剂量的产品一周内已有100余人购买,并有超200人将其加入购物车。


淘宝平台截图。


此外,记者对比发现,其他平台上的相同规格产品价格与淘宝平台基本一致。在取药方式上,多数平台的客服建议患者在完成机构就诊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快递或跑腿服务进行药品取送。


名人效应,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司美格鲁肽以“减肥针”之名火爆全球,一度成为现象级药物。此前,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自己一个月内减重9公斤,秘诀在于定期禁食和使用Wegovy(诺和盈®)。在名人效应加持下,司美格鲁肽的市场热度持续上升。


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在国内成功获批,以诺和泰®为商品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诺和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诺和盈®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据诺和诺德2023年财报,其在售的三款产品口服降糖司美格鲁肽片、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当年共取得1458.11亿丹麦克朗(212.01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销售额达到45.57亿美元,同比前一年增长407%。


此次诺和盈®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再次引发大众对这款“减肥神药”的关注。深圳市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吴越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司美格鲁肽在国内主要被批准用于三种情况。


首先,是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其实,是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如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等。最后,是今年6月获批的被大众称为“减肥”的适应证,主要针对初始体重指数(BMI)大于等于30的肥胖患者,或BMI指数介于27-30之间且伴有至少一种与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用药频率为每周一次。


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图源:诺和诺德中国官网


从“违规瘦身”到合规期待,减肥路何去何从?


在今年6月正式获批之前,司美格鲁肽就已被部分爱美人士“超适应证”地用于减重,尽管并不合规,却凸显国人对于减肥减重的迫切需求。


随着诺和盈®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各大电商平台加大对该药的推广力度,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也愈发热烈。然而,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在的产品合规使用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对此,吴越强调,司美格鲁肽在市场上备受瞩目,但其作为一款处方药的属性不容忽视,“在用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必要性、预计的治疗周期、安全性考量以及相关费用等信息。只有在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权衡利弊并达成一致意见后,才会最终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司美格鲁肽只是众多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中的一种,这类药物普遍具有降糖和减重的作用,但部分品种在国内尚未获批用于‘减肥’的适应证。”吴越补充道,利拉鲁肽也已在国内获批“减肥”适应证,这两种药物在减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给药频次等方面存在差异。


吴越还提到,当前该领域的新药和仿制药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众多产品已步入临床试验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市场上将涌现出更多安全有效的替代药品供患者选择。现阶段,如果患者确有治疗需求,医生会根据药品的可及性、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长期治疗的需求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定制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案。



采写 |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编辑 | 刘悦凌
审读 | 张蕾
二审 | 李婧
三审 | 袁斯茹












q
读特精选































读特新闻
读懂深圳,读懂未来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