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桂冠奖
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每年颁发的一项荣誉,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那些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经济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且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该奖项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因为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有70多位引文桂冠奖得主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由科睿唯安基于其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布,每年评选一次。入选该榜单的学者在各自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贡献位列全球前1%。截至2023年,在全球6849名入选科学家中,中国大陆占比达到17.9%。
为什么高被引科学家多,引文桂冠奖寥寥
1. 本土引用率过高
根据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的报告分析,中国排名前10%的高被引论文中有62%的引用来自国内。相比之下,美国的本土引用率为24%,其他发达国家的本土引用率较低,意大利为13%,加拿大则仅为6%。这表明中国的高被引论文虽然数量大,但其国际学术影响力可能受到国内引用过高的限制。此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引用次数占比为28%到37%,这意味着中国的高被引论文中,约62%到72%的引用来自国内学者,与NISTEP的报告数据吻合。这也表明中国的本土引用率确实较高。
2. “关系”文化与互助引用
根据复旦大学科学政策专家唐莉的说法,中国学者之间的“关系”文化可能导致国内学术圈内的互助引用现象。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但数据显示,中国论文的“内部”引用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政策学者Caroline Wagner也指出,这种“内部引用”可能在中国提升了单位的排名和学术声望,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上未必得到认可。例如,《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的论文数量和引用量居全球前列,但该报告也承认中国科研成果的国际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因此,虽然互助引用增加了国内的引用次数,但在国际舞台上,它并没有明显提升中国学者的学术地位。
3. 评选标准不同
引文桂冠奖的评选标准不仅仅看引用量,还更注重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和对科学基础的重大贡献。在2024年的引文桂冠奖中,美国有11人入选,英国6人,瑞士2人,德国、以色列和日本各1人,而中国大陆学者几乎没有入选。历史上,仅有两位来自中国香港的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卢煜明教授和邓青云教授。然而,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截至2023年,中国大陆学者占比达到了17.9%,在全球6849名入选科学家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这表明两个榜单的评选标准确实不同: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更多依赖于引用次数,而引文桂冠奖则更强调研究的全球影响力和基础科学的突破性贡献。
4. 国内科研的快速增长与质疑
中国的科研实力近年来迅速增长。《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接近70万篇,且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均保持世界第1位。热点论文世界占比持续增长,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然而,正如NISTEP和慕尼黑大学的分析所揭示的,中国论文的国内引用率较高(约57%到62%)。如果根据这一“本土偏好”修正后,中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排名会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落后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这反映了尽管中国科研产出总量巨大,但其高引用率中包含大量的国内引用,这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质疑,认为其影响力可能被国内引用偏高所放大。
获得过引文桂冠奖的中国学者
获得过引文桂冠奖的华人学者
本公众号免费为公众号读者发布实验室工作人员招聘,硕博招生,科研信息发布,会议信息宣传等各类学术相关活动,如有需求可直接私信工作人员。
为了不错过更多有用的学术资讯,
欢迎大家将我们设置为星标
星
标
微信号|univpubl
粉丝投稿,享版面费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