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泰国公共卫生部
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
这也是世卫组织为猴痘疫情
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
泰国出现亚洲首例
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
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
通过飞沫传播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刚果(金)于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
资料图: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提供的2003年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一种猴痘病毒粒子。
猴痘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以通过体液、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比如床单被褥以及衣物感染。
猴痘还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如猴子、老鼠和松鼠等而传染。
猴痘会产生一种皮疹,开始是扁平的红斑,然后凸起并充满脓液。感染者还会出现发烧和身体疼痛。
症状通常在感染后6至13天出现,但最长可达三周。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病情可能持续两到四周,严重的病例通常发生在儿童当中。
尽管人感染猴痘病毒的致病性较其同类病毒天花病毒轻,但其仍可导致死亡,致死率为1%-10%,至今该病无有效治疗方法。
专家表示,确诊患者需要接受隔离以免传染他人,普通人群不接触可能患有猴痘患者的皮肤及体液,不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毛巾及床上用品均是预防被患者感染的有效措施。在人员密集场所保持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避免与野生动物,特别是患病或死亡的动物接触,不食用未熟透的肉制品等也会降低被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