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中国电动车火出圈,长城魏建军是危机意识还是自我掩饰?

科技   科技   2024-10-21 18:25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科技旋涡作者&编辑|孙浩南

自从长城魏建军从幕后走到台前,每次发言都能引起广泛热议,近日他在采访中不仅给中国汽车出海的整体表现打3分(满分10分),还直言中国电动车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只有算法和产业链领先。



此番言论一出便引发热议,有人认为长城自身“卷”不过其它车企,没有资格评价中国新能源车整体,也有人认为他是有人赞誉他是车圈的“呐喊者”,那么你怎么看呢?


魏建军有多敢说?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采访中围绕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质量战、行业造假现象、中国汽车出口等多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近几年价格战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挥之不去的阴霾,所有车企都陷入其中,国内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倒闭。在魏建军看来:过去十年有多家汽车品牌倒闭,消费者遇到了巨大的损失,保值率下降,车辆后续的保养维修也是问题,价格战的后遗症还将持续六、七年,带来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



魏建军还提到,“新车价格一再降低,这听起来似乎利好消费者,但超出常规的降本,逼得一些厂家偷工减料,甚至造假,一旦引发质量危机,最终要由消费者买单。”


事实上,汽车产品的开发流程复杂且漫长。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经历两次冬标,一次夏标,以及耐久性、稳定性、NVH等大大小小数千个项目的严苛测试。然而,随着竞争加剧,车企的开发流程不断缩短,各个零部件为了降本也开始降低要求。虽然少有大问题出现,但小毛病持续不断,最终伤害的,不仅是踏实做事的车企,更多的是为其买单的消费者。



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今年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痛批价格战,他认为“企业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应该有大局格局,长期主义,而不是眼前去‘卷’。没有效益企业不可生存。”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也深有同感:“不打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要打高质量价格战,还要打技术战、质量战、服务战、品牌战,还有企业的道德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报告称,价格战致使新车市场在1-8月损失1380亿元。更触目惊心的是,1-8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7%,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2%的平均水平。


科技旋涡认为,魏建军的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车企盲目内卷所引发的各种乱象,正如曾经的恒大一样,虚假的繁荣很可能造就难以挽回的局面。


国产新能源技术没优势?


魏建军在采访中还表示,“传统内燃机技术,我们肯定不如国外品牌;如果说电动车,人家也不是没有技术,只是没有这个战略。我们中国的动力电池,原始发明技术都是美国的,起源于日本,让韩国人发扬光大。但电动车的产业链是中国最好,我们中国电动车只有这一点领先;剩下的什么电机、电控、我们用的这些芯片是美国的,不过我们的算法做的很好,这点是我们应该鼓励的。”



对此,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评论员、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痛批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说他贬低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自己做不好企业,却拉上整个同行。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就除了供应链与算法外没有核心技术了吗?


小鹏汽车于2020年底开始招募芯片团队,今年8月27日小鹏汽车首次对外全面展示了其构建的小鹏AI体系,震撼发布了“小鹏图灵”芯片以及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等前沿技术成果。“小鹏图灵”芯片是一款专为端到端大模型设计的定制芯片,在8月23日成功完成了流片。



踏上自研芯片道路的不仅仅是小鹏,在2024蔚来科技创新日(NIO IN)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宣布蔚来神玑NX9031已经流片成功。理想汽车也正加快自主研发智能驾驶SoC芯片的步伐,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流片。



2021年开始,在芯片领域,比亚迪先后投资了近80家企业,其中近1/3的企业都是芯片半导体相关领域,涵盖AI芯片、智能驾驶芯片、碳化硅外延芯片、半导体器件等细分赛道。


同样是投研一体的小米汽车,凭借手机时代的技术积累,也在自研芯片领域取得成效。从2014年开始研发至今,小米已经推出了多款自研芯片,并逐步扩展到汽车芯片领域。


另外,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中,还有项立刚提到的智慧底盘。华为、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一直在持续加码智能底盘赛道,8月昊铂最新发布的智慧数字底盘技术,融合电子差速锁、无需四电机,实现虎式调头、原地起跳15cm等功能,车能完成随音律舞动、四轮凌空跳绳等动作。去年底蔚来发布新车ET9,也宣布搭载集成了三大核心硬件系统的全线控智能底盘。



正如项立刚所说,中国的电动汽车不仅在电池方面有核心技术,而且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灯、智慧底盘等方面都拥有核心技术,并且还是全球领先。所谓的供应链就是这些核心技术支撑起来的,根本不存在什么没有核心技术,却拥有强大的供应链。


科技旋涡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其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然那些传统汽车大厂例如大众、奥迪也不会与国产车企合作,这不仅代表着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意味着对中国电动车技术的认可。另外,从长期主义的发展视角来看,中国汽车技术和文化自信自强的发展的过程中,固然需要这样的危机意识和理性思考,但技术的发展和优势的扩大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积累,而不是一味的反思与“打压”。


车圈老将的坦率与“贬低”


有人认为魏建军的采访中“贬低”中国电动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4年第一季度,长城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不到6万辆,仅占整个长城汽车总销量约20%,跑输大市。


长城汽车9月份的销量数据为10.84万台,同比下降10.88%,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销量下滑了。目前累计销量85.38万台,同比下降1.18%距离年初制定的190万辆销量目标相差甚远。


长城汽车目前的品牌矩阵:哈弗、魏牌、欧拉、皮卡和坦克五大品牌。产品覆盖SUV、轿车、皮卡、MPV四大品类,动力系统包括传统动力和插电式混动、纯电、氢能等新能源动力。


坦克品牌上半年销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0%提升到20%,成了长城汽车规模和利润的主力。但是9月份坦克销量为1.9万台,同比涨幅只有3.8%,勉强维持住增长。而哈弗、皮卡和欧拉三大品牌,早已陷入负增长困境。



欧拉上半年累计销售31749辆,同比减少32.87%。在这个“以价换量”的市场大环境下,长城汽车选择了坚守利润,停产黑猫、白猫车型,但这也“背刺”了主要的女性用户。


今年10月,长城汽车旗下标榜“更爱女人”的品牌欧拉(ORA),发布了一则重要应用迁移公告。公告显示,“欧拉ORA”App预计将在2024年12月底正式停止运营,而后续所有相关服务将全面迁移至“长城汽车”App。欧拉这番操作完美踩中了女性用户的“雷点”,因为她们觉得长城App无论是图标还是应用设计都“丑爆了”!甚至还有因此想换车的。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有多家汽车品牌销量下滑超过10%,而其中以雪佛兰-61%,哪吒汽车-42%,欧拉汽车-33%三家下滑最大。而长城汽车今年9月份的产销数据显示,欧拉品牌9月销量为5,486辆,同比下滑45.25%。



曾经的“国民神车”哈弗H6,创下过超百个单月销量冠军纪录,今年上半年哈弗品牌销量仅为29.7万辆,同比仅增长0.17%。


但长城也并非坐以待毙,无论是从产品还是魏建军带头改变营销策略,都在努力改变“掉队”的局面。


长城汽车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4.29亿元,同比增长3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9.99%。得益于海外销售增长、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毛利达到189.62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0.74%,同比增加3.89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也于近日宣布,上调对长城汽车的A股和H股评级到超配。花旗在9月底就发表了相关研报,把长城汽车H股的目标价,从17.5港元上调到20.2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产销快报显示,智驾版全新蓝山9月共销售6108辆,同比大增201.48%。9月9日到15日,全新蓝山登顶大六座SUV销冠,单周销量几乎赶上老款蓝山一个月的销量,成为长城冲击国内市场的主力之一。



再回到魏建军本人,作为一位有着34年从业经验的车圈老将,魏建军清楚地了解到,现阶段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看来,汽车不止是产品,更是关乎消费者福祉与国家工业强盛的事业。


从魏建军对于中国车企未来发展的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魏建军不仅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公开直击产业发展痛点,对于中国汽车现有的成绩、差距,和对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都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科技旋涡认为,魏建军作为车圈唯一一位在任时长达到34年的掌舵人,经历过中国汽车发展的至暗时刻,也攀上过中国品牌的销量巅峰。在采访中所说的话看似是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打压”实则确实站在国家与消费者角度的担忧,他的话没错,只是不够全面,缺少了一些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信心。


写在最后


中国车企不仅仅是在参与一场商业竞争,更是在为国家支柱产业走向的未来铺路。我们希望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够集体向特斯拉冲击,抱团争夺全球的市场份额,反省与思考是对的,但与此同时也要多一些信任与信心。


领略科技魅力,体验出彩产品!加入我们的群组,一起探讨、分享最新的科技资讯,扫码即刻加入!如若下方二维码失效则可以进入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福利群”即可。



往期推荐 




钛度热评来线下啦!10月25日科技文旅活动,欢迎您来


涉及国家安全不容小觑!多家汽车智驾企业连夜发声



提供线索及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合作

声明:此公号(ID:TechVortex)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科技旋涡
专注于科技、智能、硬件领域。实时解析科技趋势,全面报道产品发布,深度解读技术突破,助您把握科技前沿动态,洞见未来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