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40年:时代的企业

时事   2024-12-28 18:08   广东  


1984年,张瑞敏接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作为这座工厂的第四任厂长,他搬到厂里,决心阻止厂子滑向倒闭的命运。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日后,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海尔集团。


这一年,从青岛向北望,柳传志开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向南望,王石在深圳组建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可能都没有想到,40年后,他们将和无数中国企业一起共同开创一个时代。


“从濒临破产到跻身知名跨国公司之列,它扛着自主品牌的大旗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从改革先锋到世界一流》一书给了海尔这样的评价。


如今,这家40岁的企业身上,早已不止“冰箱巨头”一个标签。


它是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是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高科技企业,是繁茂产业热带雨林的生态中心,是聚焦实体产业横跨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大健康三大赛道的生态型企业。



在40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坚持自我革新,从传统的行业进化到开放的生态;从岌岌可危的街道小厂,进化成大型的跨国集团。


海尔40年,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海尔,还有一整个时代。




从“窄门”走向世界


“海尔是中国的海尔,世界的海尔。”这是贯穿海尔发展至今的信条。


海尔的出海并非情势所迫。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不激烈,家电产品供需不平衡、消费者包容度高,生意还相当好做。


但海尔毅然决然走向国际市场。海尔认为“封闭在国内市场创不出真正的世界名牌,走出去有风险,不出去风险更大。”


走出去,去哪里?在市场的选择上,海尔给自己提高了难度。海尔认为只有先进入发达国家,与最强大的对手“下棋”,与最先进的技术硬碰硬,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好”,才能吸纳和汇聚最强的智慧和力量,获得参加世界一流赛事的资格。


决心走出去和去哪里之后,海尔面临的第三重选择是:贴牌还是创牌?最终,海尔选择那条难走的路——创牌。


母国之外创出一个名牌,大约需要八到九年的赔付期。1991年,海尔开始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直到2016年,在海外市场才实现了盈亏平衡,海尔整整坚持了25年。


在这25年间,海尔始终坚持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原则。


针对日本城市住宅空间较小的特点,海尔推出了海尔推出500L超薄冰箱;在沙特等地的消费者生活环境炎热,海尔就推出停电100小时也能保证锁鲜的不化冻的冰箱;在巴基斯坦,针对当地主要洗涤袍子、毯子、棉被等大件衣物的特点,海尔专门设计了大容量全自动洗衣机,一次能洗32件大袍子……


在研发本土化的同时,海尔的产线也在当地扎根。


早在1999年,海尔就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奠基第一个海外工业园;次年3月,第一台在美国生产的海尔冰箱下线,海尔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中国企业。在随后二十余年间,海尔的工厂在世界各地落成。


今年5月,占地20万平方米的海尔埃及生态园开园,设计总产能超150万台;8月,海尔智家在泰国春武里空调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该园区整体规划年产能600万套,建成后将是中国品牌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


海尔人的脚步也走遍天涯。如今海尔全球员工超过12万人,其中就有3.9万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一百多个国家的海尔员工。


从数据上看,2016年到2020年,海尔达到海外代工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从此以后,品牌溢价效应逐步展现。


前瞻性的创牌布局,优势逐渐显现并在本土化策略之下得到巩固,海尔成功实现了“反向输出”,并最终实现从“走出去”迈向“走上去”。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世界品牌500强”中,海尔连续21年上榜,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前三;谷歌与凯度联合发布的“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海尔蝉联行业第一,连续8年稳居10强;连续6年入选BrandZ全球百强品牌榜单,并成为唯一入选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进窄门,走远路,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海尔等到了收获的季节。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23年,海尔第15次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在海外,每卖出10台中国品牌的家电,就有6台以上是海尔品牌。


创立至今,全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4%,累计创造利润2986亿元。在即将结束的2024年,海尔预计全球营业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



始于一,趋于无穷


但做正确的选择并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要素,要成为时代的企业,就要与时代共同进化、成长。


如今40年过去了,海尔不再是一家工厂,而是成为一个集团,一个生态平台。 


其中海尔的创业平台——海创汇创业者智能交互平台面向全球创业者开放,平台上已汇聚了106万个创业者、6万多个投资人、3.5万家创投机构、2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数万家服务机构。


平台上的创业成功率达到5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平台累计孵化了12家上市公司、7家独角兽、107家瞪羚企业和2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人单合一”提出至今已近20年。事实上,这一概念也在悄然进化,从“1.0”走向“2.0”。在海尔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看来,“人单合一”2.0的核心是从关注产品体验向关注场景体验进化。


在这一阶段,海尔试图打破产品边界,通过产品间的互融互通,为用户提供零边界的场景体验,“海尔也将变成一个生态无擎自进化的生态品牌。”他指出。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看来,“海尔希望打造一片产业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中,各个物种共享生态系统带来的阳光、水源和土壤,并利用资源实现自身的进化。同时,不同的种群在相伴共生的同时,又互相竞争。


在丰沛水土和良性竞争的共同作用下,这片产业雨林将自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以卡奥斯为例,这是海尔向外界“开源”的工业生态体系,通过卡奥斯,海尔将制造业能力“复制”到不同行业。


“全球任何企业都可以成为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的操盘手与合伙人。”周云杰在2020年两会时公开表示。


2020年,海尔就与青岛啤酒共建啤酒饮料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双方基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其核心的大规模定制模式,整合全国啤酒饮料产业链。


2021年,卡奥斯与奇瑞汽车携手打造了汽车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行云。不仅可以实现奇瑞各个工厂、基地的信息交互,还打通了奇瑞和其他供应商的联系通道,推动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万物互联。


截至2023年底,海行云已赋能约3万家中小企业,形成26个平台解决方案,涉及30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覆盖了汽车、电力、电子、船舶、建筑业、轻工、机械、化工、服务等九大行业。


“卡奥斯以大连接、大数据、大模型的技术体系为支撑,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为品牌核心优势,推动了生态品牌在工业场景的成功应用和普及,丰富拓展了生态品牌的内涵。”上海纽约大学商学部主任陈宇新认为,卡奥斯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全球引领的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如今,海尔着手从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入手,建立起三个世界一流产业生态。


40年间,从生态品牌、生态企业,再到生态经济,海尔的生态系统实现了持续而多元的进化。如周云杰所言,“生态品牌不是一枝独秀的亮丽,而是百花齐放的风采;不是孤峰矗立的奇观,而是群山连绵的壮阔。”



永恒的活火


走过40年,海尔如何能屹立于时代的大浪淘沙之中,不断焕发新生命力?答案很简单,海尔是永远的“再创业者”。  


1985年,张瑞敏砸毁了76台有瑕疵的冰箱,一锤又一锤,敲碎了瑕疵产品,同时也将自我革新的意识和勇气敲进了海尔人的心里。


砸毁冰箱同年底,海尔实现“四个当年”目标:当年上项目、当年安装设备、当年试生产、当年扭亏为盈。1988年,海尔获得中国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牌——“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40年来,公司一直处在不断地自我革新进程中。


在管理模式上,海尔从自主管理班组、日清工作法,到“市场链流程再造”,再到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海尔始终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产品布局在不断进化,海尔的产业涵盖高端家电、智慧家居、智慧楼宇、适老产品、家用机器人等行业,同时拓展到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等领域。


品牌体系亦逐渐壮大,从产品品牌海尔到高端品牌卡萨帝进化到场景品牌三翼鸟,再进化到生态品牌卡奥斯。


从海尔人的创客故事中,也不难窥见变革的企业基因。


2005年海尔正式提出的“人单合一”,“人单合一”核心在于将员工(“人”)与用户价值(“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员工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合一。


“人单合一”的策略下,海尔将CEO最重要的三权让渡给员工,员工从听领导的工具人,变成听用户的自主人(创客)。换言之,人单合一让每个海尔人都变成了自己的CEO。员工们不再被动等待任务,而是主动出击,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且能够不断实现自我“进化”。


海尔从1998年开始探索让个人收益率和企业收益率趋于相等的激励模式,让每个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分享价值,并创新了海尔集团创客合伙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简称“创客激励平台”)。创客激励平台是在不改变企业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激励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


正是在这种灵活的机制下,海尔的创客平台甚至跑出了上市公司。


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占杰,从一台低温冰箱创新出了血联网、疫苗网等生态,并推动海尔生物(688139.SH)2019年科创板上市,成为青岛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2023年海尔并购了上海莱士,正式进入生物制药领域。


原本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路凯林通过对游戏本痛点的交互,捕捉到了创业机会,自主注册公司开始创业。2022年,雷神科技(872190.BJ)在北交所上市。


创新变革是海尔人的精神内核,也成为了海尔的企业基因。不断在新的领域开创事业,也成了海尔应对“大公司病”风险的利器。


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不断进化。


风雨兼程,海尔年营业收入从348万到4000亿,年利润从-147万到300亿,资产从资不抵债到总资产4700多亿。


在被别人打倒之前,先否定自我。每个海尔人心中,跃动着的那团变革的活火,驱动着海尔在每一个周期中完成自我审视和刀刃向内的变革,涅槃重生。


作者丨王   夏

值班丨   深

-END-


☞全球十大富豪排行,9个都是美国人:马斯克身家突破4500亿美元站稳第一

美国科技大佬排队约见,特朗普:“之前都跟我作对,这次都要跟我交朋友”

☞围猎北上广深“老破小”:炒家抄底扫货,总价百万就能当包租公

☞这两座城市,新房房价何以坚挺?

☞小游戏市场暴涨99%!华南大厂基本入局,中小厂商“一战成名”的机会来了?


转载|商务合作|时代周报读者交流群

加微信:ningmengshu17
更多精彩,请加关注

时代周报系列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
记录大时代,深读全商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