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快会看到真实的机器人与人类互动,达到人机共生的新阶段。”
6月25日,度小满技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数据智能应用部总经理、度小满AI Lab负责人杨青在“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中表示,“目前大模型应用越来越广,但很多仍基于文字的交流,相当于2D信息的人机互动阶段。下一阶段,随着大模型能力的进阶,将逐步由2D走向3D交互,从人机互动到人机互助再到人机共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模型调优,大模型逐渐涌现出超预期的智力能力。杨青认为,大模型的智能来自于对数据的压缩,这个过程与人类学习的步骤异曲同工:
大模型的预训练阶段相当于人类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模型的监督微调和强化学习则相当于大学阶段,而进入生产实践阶段的能力对齐和集成工具应用,则相当于参加工作的职场人。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的取舍。“就像小朋友要学习思想教育课程,通过不断的价值观输入,确保大模型始终符合人类价值观和人类利益”,杨青表示。
当前,人工智能早已经深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日常,从餐饮外卖到打车出行,从网络购物到信息检索,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大模型打开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大门,让本来离人千里之外的科技“接地气”,真正刷新每个人的生活体验”。
普通人如何用好大模型,让AI成为自己的超级助手?“提示词就是‘超能力’”,杨青建议, “身份+任务+背景+回复要求+示例”是一套万能的回复模板,为大模型设定一个具体的身份,明确指示大模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再交代背景和具体的风格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大模型的回答质量。
以“身份”为例,如果希望大模型去解释牛顿定律,用户可以给大模型添加一个身份设定,比如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大模型就会给出符合小学老师人设的回答,把复杂原理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小朋友。
“通过身份设定的多样性,可以让大模型实现你的无数个AI伙伴的梦想”,杨青说。他同时指出,好的提示词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将复杂任务分解成多个步骤,比如先让大模型列出文章大纲,再写出每段重要内容,之后再完成写作和检查;二是使用标题、编号、列表等形式划分不同的要点,便于大模型理解和处理需求,“因为好的提示词一定是结构化、流程化的”。
谈到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杨青认为大模型已经在英语口语陪练、学科教育答疑、简历优化、面试辅助、会议办公及沉浸式游戏体验等领域广泛应用。未来,伴随着数字人和大模型技术的长足进步,将有望打造出具备“智力”和物理身体的机器人,真正实现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景,舆论场也不乏焦虑和担忧的声音。“技术为人类打开了‘生而为人’的空间”,杨青认为,人类不应该惧怕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应该去更多地了解它,理解它、使用它,只有真正地理解它的原理,才能够更好地掌控它,为人类造福。
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度小满联合推出大模型公开课,公开课邀请了国内多位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为AI技术从业者、大学生、科技爱好者等群体科普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并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