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鸣沙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形式载体,以“三个聚焦”为重点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理论武装强基固本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分层分类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全覆盖。坚持党员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将“铸牢课”纳入党员冬季轮训必学内容,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以专题培训、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共组织学习32次、专题交流研讨80余人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宣传教育凝聚人心
“线下+线上”同步发力。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积极推送转发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40余篇;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关注“道中华”公众号1000余人;开展“小宁大讲堂”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4次,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依托薛营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长廊、长鸣村石榴籽健康主题公园、李滩村“和合李”议事厅等,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规“赶大集”“进地头”“入村户”宣传活动20余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聚焦文化浸润汇聚合力
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粽’是情 邻里和谐迎端午”“情暖中秋话团结 同心筑梦迎国庆”“党建引领促共融 移风易俗暖冬至”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讲好鸣沙民族团结故事,搭建起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庆共乐中团结共融。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剪纸、春联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宣传、布景中,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主题活动20余次,选树表彰“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家庭”“低彩礼、零彩礼”家庭等各类典型30余人,引导群众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供稿:马 妮
编辑:武聪聪
审核: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