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强冷空气席卷大江南北,这个老物件是70年代人的温暖空调,还有人记得它的名字吗?

文摘   生活   2024-11-25 12:14   湖南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强冷空气席卷大江南北,天寒地冻的日子来了,这个老物件是80年代人的温暖空调,还有人记得它的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烘笼”,不知你那里叫它什么名字?请用家乡话在留言区说出它的名字好吗?

“烤火神器”烘笼的来历

我们这里称其为烘笼,你的家乡叫它什么名字呢?

烘笼: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或火盆上,用来烘干衣物被称为烤火神器的烘笼、勾起60、70、80年代农村人的回忆!

烘笼最早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比如四川一代。那里冬季阴冷难耐,人们用竹条编成笼子形,里面放一个瓦盆,把烧红的木炭放入其中,上面再用已经燃烧过的木炭灰盖上,使其慢慢燃烧。烘笼的用处很多,天冷时可以放在脚下取暖,也可以烘烤刚洗过的衣服、婴儿的尿片子,外出还可以随身携带。这种烘笼形状像买菜用的竹篮子,上面有提梁,携带起来很方便。

用常德话描述烘笼

    这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烘笼”,不知你那里叫它什么名字?请用家乡话在留言区说出它的名字好吗?

我现在用湖南常德话讲述“烘笼”:“出哒连屋里陆嘎嘎的丑,介个东西有么得好拍的。”错,你是不晓得,介个东西是俺常德人以前的扎火神器,用竹篾编的,里头放了一个瓦钵,介个瓦钵是拿不出来的,个时候,在灶里撮上一点火炭,放在瓦钵里,再用一滴滴热火灰盖上就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介个东西快失传了,我也港不清叫么得名字,有晓得的人,用过的人在文章下面的提交留言里补充一哈。

农村即将消失的烘笼、承载着60、70、80年代人的一份记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电烤炉,空调、地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也逐渐淘汰了传统的烘笼。包括制作烘笼的艺人也逐渐消失,工艺失传。烘笼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常常勾起往昔岁月的点点滴滴,而推烘笼那一幕幕场景,在我的脑海里是挥之不去的记忆!

烘笼,作为中华农业文明传承千年的遗产,烘笼兼具了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的特点,是中华农业文明之瑰宝,值得我们保留、传承和利用。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忽然发现了这件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当老人留下的烘笼,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生活在繁杂的都市,漂泊在他乡异地,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我还是固执地怀念烘笼里那些远去的乡愁,它们凝结着一种烘笼里怀旧的美,绵延持久,烘笼里的乡愁是通往心灵的故乡。

其实,你、我、他都不想这些成为一个故乡的黄昏,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最后一抹乡愁。

看到最后才终于明白,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烘笼,是无价之宝,是我们回不去的年代,已成为一种乡愁。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沿,在我们谈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及醉生梦死之后,才真正醒悟,烘笼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乡。

看完后点个“在看”!感激友情支持!

图说常德
用图片说话!话说常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