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时主要要素实施的探讨

学术   2024-10-04 18:34   北京  
文章主要探讨了计量确认过程中,测量要求主要要素的实施、计量确认如何导出计量要求、计量确认过程符合性判定、确认记录及标识。


0 引言

计量确认是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一组操作。这些测量设备不仅需具备有效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还需经计量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计量确认过程流程如图1所示。

计量确认是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满足顾客要求、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调研,目前在企业中推行计量确认工作不顺畅、不广泛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正确实施相关要素。下面对计量确认工作主要要素的实施进行探讨。

1 如何明确测量要求,并使之可定量测量

测量要求是基于顾客要求,规定生产过程技术参数、产品质量检验指标的具体规定。测量要求是计量要求导出的主要依据,应是明确的、可定量测量的,没有一个明确可定量测量的测量要求,就无法导出准确的计量要求。

测量要求可通过查阅相关标准/技术资料、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获得。查得的测量要求:第一类是明确可定量测量的,第二类是不明确或不可定量测量的,通常第二类居多。对于第一类测量要求,计量人员可直接导出计量要求。对于第二类测量要求,仅凭计量人员导出计量要求很困难。关键时,需计量人员与技术人员和具体实际操作人员共同沟通,全面深入理解真实的要求、含义,确定明确可定量测量的测量要求。例如,技术资料规定某载荷装置采用标准砝码检验。经反复与相关人员沟通,具体要求是该装置载荷不小于45kg,最大为50kg,相对允差为±3×10-3kg,故最后采用了±2.5g的标准砝码检验。

2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在测量要求明确可定量测量的基础上,计量人员可导出计量要求。下面讨论4项主要参数的一般导出原则及特殊情况处理。

(1)测量范围

为保证测量时能够完全覆盖测量要求控制的范围,通常应对该范围的上下限值同时向外扩展一定的适宜量,其参考量为控制范围的10%~25%。根据具体情况,上下两端扩展量可等量可不等量。同时,要兼顾所拟用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用于安全控制和上下限值定性检测时,测量范围可不扩展(与测量要求一致)。

(2)最大允许误差(MPE)、测量不确定度(U

依据测量要求中的公(允)差T、容差C、偏差L、其他控制量K导出最大允许误差(MPE)、测量不确定度(U)。一般导出方法为:双向时取上述各量误差的一半(单向时取其整个误差)的1/3 ~ 1/10来估算确定。比值越小,测量的相对准确度越高。比值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引入风险和投入成本。目前国内多数取值为1/3,其测量的准确度保证能力不足,取值为1/5才能基本满足测量准确度的保证能力。

(3)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等级是一个定性参数,可通过查阅相应测量设备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获得,其MPE可按上述方法导出。

(4)分度值

分度值对测量值读数的准确度有直接影响,应做到合理适宜,不宜过大或过小。须注意:分度值一定是能够表征测量设备最小分辨能力或最小位移的真实分度值,有些判定上下限是否合格的定性检测无分度值。分度值选定方法可参考表1。

前述案例中,测量要求仅对上下限值进行检验,测量范围为(45 ~ 50)kg,相对允差为±3×10-3kg,取其较小值MPE=±1/3×(4500×3×10-3)=±45g,无分度值。

3 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的操作关键是:测量设备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所表征的计量特性及其他要求、与计量要求比较验证是否符合要求,且每台(件)在用测量设备都需进行计量确认。

(1)计量确认过程(见表2) 

(2)确认记录及标识

测量设备经计量确认后应有记录,并应对其状态进行标识。当测量设备较多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繁重工作量,记录、标识可按区域进行操作。但必须满足:在同一区域内对于所用测量设备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准确度等要求一致时,可集中记录和标识,并应保证测量设备的唯一性。

(3)计量确认间隔应注意的问题(见表3)

4 结束语

本文仅对计量确认中的主要要素常见情况及个别特例进行了初步探讨,其他要素可以类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更复杂难解,需认真仔细地分析并探讨解决办法。


建了一个计量人员交流群,如人满扫码无法进群时请加微信CN_WQT邀请进群(加好友时备注:姓名+单位+进计量师群)。

END来源:《中国计量》杂志 2024年第9期
作者: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梁文军

欢迎参加计量技术规范/标准编写专题研修班

《中国计量》杂志社将于2024年10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办“计量技术规范/标准编写专题研修班”,欢迎报名参加。

研修内容:

1.计量发展新趋势

2.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3.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4.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申请、立项、审批流程

5.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写要点

6.团体标准(计量)的编写(策划、编写、推广、应用)

7.企业标准(计量)的编写(企业标准如何转换升级为团体标准)

8.起草标准过程中相关经验介绍

9.标准编写常见问题解答

10.编写实战、现场交流

报名咨询:吴庆涛(010)64224980/13520045771(微信)
详细通知:关于举办计量技术规范/标准编写专题研修班的通知

计量资讯速递
专注计量资讯分享与传播。计量领域综合资讯平台:内容包括行业资讯精选、市场分析、管理精华、技术案例等。关注我们,一同见证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历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