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不断"扩拼图"、补短板,推动产业图谱加快落地,协同发展呈现新气象。今天,我们从一场在北京举行的对接活动,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
地点: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室外气温:2度。而在这个不到50平的会议室里,氛围却是热火朝天。这是由省协同办、省工信厅和北京市协同办"牵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的现场。北京整车企业"发球",提出整车配套产品供应需求;河北15家零部件企业带着"拿手绝活"前来"接球",钢铁材料、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汽车内外饰……双方负责人介绍自己的拳头产品,共同寻找合作机会。
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裁 郑现杰:
我们主要在做车载语音交互这个系统里边的一个车载麦克风,整个2023、2024年的市场占有率应该是超过50%,今年达到将近600万只,所以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在这个行业里边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河钢汽车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裴宏江:
在今年的12月19日,(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产线投产了,整个全套可以生产超低排放的汽车钢产品,也就是低碳绿钢。
产业协作、精准对接,今年以来,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我省已组织各层级招商对接活动20多场,30多家企业进入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供应链,推动220余家企业进入京津汽车企业供应链。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刘柯:
对于我们的产品推广到主机厂做了一个桥梁。我们还是希望把我们优秀产品提供给京津冀这种优秀的企业。
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裁 郑现杰:
我觉得这次交流的机会也是非常好的,京津冀这一块的话,长城、小米这些主要的车厂,我们2025年是一定要努力进来配套成功。
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我省京津冀产业协同正由"承接疏解"为主,逐步转向"产业链合作"为主。区域内互补短板、融合配套,区域外握指成拳、合力招引,三地间产业协同的"手"越牵越紧。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编辑:孙静 杨晨曦
主编:刘婧 张晓明
监制:刘新艳 孙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