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的山城镇安,一颗颗饱满的板栗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这个曾经依赖传统种植销售的农业县城,如今正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实现镇安板栗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镇安板栗”打造成“科技板栗”,探索生态产品溢价增值的新路径。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2024年12月24日,陕西省镇安县的农事并未因寒冷而停滞。板栗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与当地林业技术人员一道,在板栗园中指导栗农采取综合科管措施,为来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镇安科技特派团板栗产业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何佳林表示:“‘镇安1号’是我们联合选育的优质品种,经过10年努力,它以其果实大、口感好、丰产稳产的特点,在全省推广面积超过30万亩。”
镇安县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其优质板栗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次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气候好产品”等荣誉称号。过去,受地理条件和品种限制,板栗生产一直较为粗放。如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省市县科技人员共同参与,镇安县成功培育出7个板栗优良品种,并大面积推广,亩均增产50公斤、增收400元。其中,“镇安1号”成为全国首个国审板栗良种,推广面积20多万亩。
云盖寺镇金钟村六组栗农余美江说:“我通过林业部门的管理指导,板栗产量从每年500公斤增加到1500公斤,一年能卖八九千元。”
“全县板栗产量从过去的4000吨至6000吨,增加到现在1万多吨,年产值突破1亿元。我们将继续推动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促进科技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让板栗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果果’。”
镇安县的板栗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秦岭深山区的生态产品溢价增值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夏泽梅 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