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没有净化,能够得定,绝无此事
文摘
2024-09-30 22:04
吉林
在静坐中,慢慢地就会发觉有一段好像蛮长的清净境界,其实时间都很短,仅有几秒钟。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清静的境界当作是“道”,有的小乘人却把它当作是“空”,以为达到这种“空”,就可以“断惑证真”。哪里晓得这种清净境界,只不过是第六意识的起伏思潮暂时归于平静而已。其实这种平静状态,还是第六意识的思潮,根本不是“道”,也不是“禅”,但却是过程中很好的现象。要能够把这种清净的现象,定得愈久愈好。所谓“全波是水,全水是波”,若以为把波压平了,就是“道”,那是不究竟。使心波归于平静,只是修养的方法,平静以后再起新波,还是平静,才是大乘的精神。这个时候的心波,可以自己做主,也才能做到纯善。后来,宋明的理学家们,把这种方法变为修养的功过格,用红黑点记录善恶,作为反省的依据。有些人学袁了凡先生的办法,数红黑豆。如果气质不能变化,恶念不能善化,不管禅学谈得多么好,佛学说得多么妙,结果还是抵不了事,只是“口头禅”罢了。这个时候要注意,修养的工夫是指如何管理自己,并不是用这个标准去干涉别人。《六祖坛经》中两句很平实的话,“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可是一般人都犯了这个错误而不知。到达了“善化”还不算,必须再进一步的达到“净化”。“净化”与“善化”有什么不同?“善化”是做了善事,还有善的观念;“净化”则是慈悲与爱的愿力,同样为善,但一切善行都是本性自然的流露,不但不妨碍别人,更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心念能够从“软化”、“善化”而达到“净化”,才算是真正学禅学佛。所以说,为什么静坐不容易得定?与心念是否“净化”有绝对的关系。如果说气质没有变化,心念没有净化,能够得定,绝无此事。那不过是生理上得到一点健康,与心理毫无关系。真得到禅定的人,是不会受男女老幼以及生理限制,因为他的基础是建立在心念的净化上,这才是定的根本。
我家法王说,一切众生都是在表法,我们不应该离开红尘而空去追逐出世法。世间法做好就是修行,要知道,道在红尘,一切都是法。一切都是修行。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嗡玛呢呗美吽!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