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4日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毛 伟 明
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省长毛伟明作政府工作报告。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过去一年,令人难忘、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领航指路。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做好“十个统筹”,大力实施“八大行动”,有效应对了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发展贡献新担当。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二季度增速回落影响,实现三季度增长4.6%、追平全国,四季度增长5.6%、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年增长4.8%、总量达5.3万亿元;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居全国优秀,粮食总产达615.6亿斤、创近5年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扛牢了经济大省责任担当。——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旅游业总收入迈上万亿新台阶,全省万亿级产业达到6个;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产值增长19.2%、突破8500亿元,正加快迈向万亿目标;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成为我省第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硬质合金等7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72个,均居中部第1位。——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试运行,“4+4科创工程”全部实体化运行、并取得一批创新成果,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57%、居中部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达1.75万家;1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1项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涌现了“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均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居中部第1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重特大事故连续两年“零发生”。一是奋力拼经济,稳住经济基本盘。深入实施激发需求行动,强化专班推进、双周调度、下沉督导,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抢先一步抓政策机遇。超前谋划50个重大请求事项获国家支持,19个重大事项纳入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文件;提早对接“两重”“两新”重大举措,用好用活存量增量系列政策,争取中央投资超2000亿元,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分别达23.6万辆、269.8万台,拉动消费超500亿元。上下一心抓项目带动。开展“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三批集中开工957个重大项目,“四个十大”项目完成投资1515.8亿元,省重点工程项目投资5367.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邵永高铁等加快建设,岳阳虞公港一期建成运行。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达8184公里。洞庭湖区重点垸一期、金塘冲水库、梅山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54.7亿元。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发电总装机达7582万千瓦,新能源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电力供应实现全天候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四算一体”稳步推进,总算力突破7000PF、增长34.6%,智能算力达2000PF,超算算力达223PF、居全国第3位,建成5G基站17万个、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一线抓涉企服务。持续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链长到一线”活动,解决各类问题超7000个,推动减退降税费超560亿元、金融让利202亿元,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0.4个百分点、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1%、高于全国8.8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主体强身行动,全省实有企业主体达210万户,“四上”企业突破6万家,新培育百亿企业11家,工业百亿企业总数达53家,上市公司达146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居中部第2位。二是全力抓产业,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以先进制造业高地3大标志性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倍增”催生增长点。13条重点产业链全面起势,新能源汽车产量近10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超20%,北斗规模应用产值增长35.6%。工业投资增长9.5%,“十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63.9亿元,长沙广汽埃安、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邵阳邵虹基板玻璃新产线“满产满销”,益阳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量产,娄底硅钢、郴州锂电新能源、常德轻工纺织加快迈向千亿产业。“两个融合”增强原动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让更多中小企业乘上信息化快车,建设智能制造企业1195家、产线车间2069个,上云上平台企业15.6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达29个,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2%,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超过50%。“五好园区”夯实主阵地。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贡献度、集聚度显著提升,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税收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2个和3.7个百分点,贡献了全省74.6%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和40%左右的税收。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衡阳高新区等6家园区入选全国先进制造百强园区。三是致力兴科创,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高地5大标志性工程,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科技引领力、支撑力不断增强。科研平台高能级发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3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达3家、居全国第2位,湘江科学城新引进落地研发平台30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科技攻关高水平推进。“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核心技术20项,创新“首台首套首创”产品18个,大型民机起落架交付量产、国内首台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上轨运行。科创成果高质效转化。培育企业创新联合体15家、中试基地2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2%,在湘高校技术合同本地转化占比超50%。国家“杰青”“优青”持续增加,国家级科技人才突破1000人。四是大力促改革,有效激活发展潜能。聚焦改革开放高地3大标志性工程,全面推进改革攻坚行动。以重大改革释放引领效应。第一批12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高等院校“两优”改革、“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省直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理顺湘江新区、韶山管理局管理体制,完成人口小县改革试点。省能源集团、矿产集团等相继组建。出台招商引资正面清单,打造千亿级“金芙蓉”投资基金矩阵。以重大平台拓展开放空间。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获国务院批复,对非贸易额居中西部第1位。湖南自贸试验区2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联合实验室挂牌运行。新结对国际友好城市4对、总数达110对。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开行量均超千列,岳阳城陵矶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6.6%。以重大活动集聚优势资源。成功举办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全省旅发大会、全球湘商大会、校友回湘大会等经贸活动,签约项目近500个、总投资超2600亿元,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达到1670家、到位资金突破6000亿元。五是着力稳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锚定农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五千工程”。“两条底线”守得更牢。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5万亩,推广镉低积累水稻近200万亩。“西子3号”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农村产业迸发活力。新增2个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湘菜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营收增长7.1%。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扎实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农机装备产业增长10.2%。农产品出口增长7.9%,永州果蔬出口突破百亿元。“和美湘村”展现新貌。建设200个省级美丽乡村,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24个。脱贫攻坚首倡地十八洞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益阳清溪村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经验得到推广。六是聚力强区域,深入推动协调共进。纵深推进区域共进行动,“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充分彰显。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中部崛起127项重点任务落地实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推进,湘中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获国家支持,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来势向好,湘赣边区域合作走深走实。特色化推动区域共进。长株潭纳入国家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试点,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建设,绿心总规优化调整;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居中部化工园区第1位,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洞庭湖治理“五大工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际到位内资超4000亿元,湘西凤凰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家界入境游客量居中西部地级城市首位。融合式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57个,城镇化率提升0.9个百分点、达62.1%。着力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特县,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七是尽力惠民生,持续提升幸福指数。深入实施民生可感行动,着力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温。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9.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695万人。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稳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9.8%,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医保结算联网。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成投用。省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对口帮扶大湘西成效明显。提质改造农村公路452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6万公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双碳”战略,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完成230个,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提前完成国考目标。八是合力保稳定,坚决筑牢安全屏障。抓实安全守底行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众志成城抗大灾。有力应对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积极应战多轮强降雨过程和超强台风“格美”,有效处置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资兴市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特大险情。集中力量做好灾后重建,团洲垸蓄滞洪区2.1万余人进行迁建,资兴市4112户受灾群众春节前将首批搬进新居。精准施策化风险。统筹推进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隐性债务化解和平台公司退出任务超额完成,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有序压降,“保交楼”“保交房”交付率分别达100%、98%,均居全国前列。支持基层兜牢“三保”底线,省下达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达1379亿元,较上年增长8.6%。标本兼治守底线。强化“三查一曝光”硬举措,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量下降12.7%,森林火灾数量下降56.2%。实质性化解信访积案,系统性强化基层警务力量,针对性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整治非法宗教和“利剑护蕾”“清源断流”等专项行动,刑事、治安案件持续下降。九是加力提效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1004件、省政协提案1047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7件,制定省政府规章3件。切实加强审计、统计监督,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基本建成。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首批17个“一件事”全部落地,“湘易办”总用户数近3500万、月访问量保持在1000万人次以上,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网办、掌上办。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推进招投标、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省本级压减收回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67亿元。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出台大抓落实工作激励“二十条”,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我们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我的韶山行”“岳麓书院大思政课堂”开创了沉浸式研学新范式,《禾下乘凉梦》等4部作品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海App”数字文博大平台构筑了文化科技融合新载体,“千里潇湘”主题民乐等精品力作深化了国际文化交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圆满完成。“体育湘军”建功巴黎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全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社会科学、参事文史、地震气象、广播电视、驻外联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计生协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加强兵役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建设,构建军地联合抢险救灾体系,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军政军民鱼水情谊更加巩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湖南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和监察、司法机关监督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回首这一年不平凡的历程,最令人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形成了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的最大共识,各方纷纷看好湖南、投资湖南、发展湖南。最令人感奋的是,在勠力同心战胜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我们凝聚了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闯不过的关,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我们也清醒看到,我省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短板弱项:稳增长压力仍然不少,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房地产、出口等领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地区生产总值、投资、进出口等预期性指标未达到年初目标;产业转型步伐仍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相对偏小,“新不足以补旧、增不足以补减”的矛盾仍然突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任务艰巨,地方债务还本付息持续承压、平台公司转型有待加快,基层“三保”压力较大,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处置难度较大;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仍然较多、防灾救灾存在不少短板,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亟待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仍有短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较重;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加强,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抓落实“沙滩流水不到头”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的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实现突破。我们要锚定“三个高地”主攻方向持续用力,服务国之所需、国之所急,培育一批世界级的技术和品牌,集聚一批世界性的资源和人才,在高地建设中展现湖南作为、作出湖南贡献。我们要瞄准“奋勇争先”努力方向砥砺奋进,放大“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我们要紧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奋斗方向积极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不动摇,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稳住楼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进出口保稳提质,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全国一致,粮食产量616亿斤左右,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落实省委“五个必须坚持”要求,大力实施内需扩量提效、产业育新培强、科技创新赋能、改革开放深化、环境优化提升、安全强基固本、民生补短提质“七大攻坚”,一以贯之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要树牢“稳”的主基调,全力稳增长、稳主体、稳楼市、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时序上的均衡发展,担起经济大省真正挑大梁的责任;要找准“进”的突破口,以经济体制改革强发展活力,以全方位扩大内需强内生动力,以技术创新强产业实力,巩固拓展全省向“新”提“质”的好势头;要提升“高”的标识度,高质量抓收官,高效率抓统筹,高水平惠民生,进一步提升湖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要展现“新”的大担当,思想上树牢攻坚突破的意识,工作上明确攻坚突破的抓手,找准切入点、提高执行力、打好攻坚战,以实干实绩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抢抓国家加力实施“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全方位扩大内需,稳住增长基本盘。大力提振消费。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巩固传统消费,持续实施“以旧换新”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扩大汽车、智能家居等消费;持续提升住宿餐饮消费,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00家以上。壮大新型消费,推动康养、绿色、文旅等消费扩量提质,加大高质量体育赛事、文化演出供给,支持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发展,培育更多有“烟火气、湖南味、国际范”的消费新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做大做强消费型平台企业,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高投资效益。持续抓好“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做好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工作,着力提升项目开工率、工程完成率、资金支付率,推进好总投资1.78万亿元的289个省重点项目。聚焦产业发展扩投资,着重抓好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邵虹基板玻璃、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业基地、海信长沙综合生产基地、先进钢铁材料产品结构升级、长沙玉湖冷链交易中心、株洲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惠科长沙直显模组及整机、半导体湘潭智造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增投资,着重抓好国家干线铁路网湖南段工程、长株潭都市圈通勤交通工程、高速公路主通道扩容工程、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新型电力系统工程、一湖四水港航工程、“四算”新型基础设施、国家医学中心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全面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让民间投资活力充分释放。壮大经营主体。持续实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加力推动原地倍增、招引新增“两增并举”,支持领军企业开展战略性并购重组;持续推进“金芙蓉”跃升行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区位招商、产业链招商、营商环境招商、基金招商、情感招商,持续擦亮“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等主场招商活动品牌,力争新增百亿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家、单项冠军企业40家以上。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全力保障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深化煤电、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省级天然气管网“一张网、一个价”,切实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构建“全牌照”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芙蓉”投资基金矩阵,壮大支持产业发展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健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面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硬道理。我们要全力以赴拼经济,让高质量发展成为湖南最鲜明的标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升产业能级。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13条重点产业链倍增计划,打造具有湖南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升级传统产业,运用数字、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钢铁、石化、有色、食品、轻纺等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一批领跑行业的标杆企业,培育一批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延伸优势产业,进一步拉长链条、拓展领域、强化配套,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工程机械构建再制造体系并向农业机械、应急装备、中小型矿业工程装备等领域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延伸,建筑业从城市建设向城市运营转变,提升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供给和配套水平。壮大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培育新优势,推动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智能网联汽车、磁浮智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布局未来产业,着眼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制高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材料、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细胞药物等前景无限的未来产业,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促进产业融合。深入推进“科产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动态编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支持新实施20个左右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和产业链协同攻关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支持株洲打造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市,深化“五首”创新产品应用,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大力推进“数实融合”,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新增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60家、产线车间1080家。推动“四算一体”协同发展,实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探索建设算力交易中心和服务市场。开展“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行动,打造国家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先导区、力争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持续推进“两业融合”,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产品+服务”新业态,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综合性服务平台,持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搭建军民两用先进技术产品对接平台,开展“湘域湘质”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推动一批协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建强产业园区。强化“五好”标准,推进“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着力凸显园区在产业发展上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全面完成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优势地区、优势园区要素优先配置,壮大园区主特产业、支柱企业,推广“雨溆共建”模式,建立健全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共建园区、零碳园区,园区规模工业占比达到75%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抓现代产业就是抓经济竞争力,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必然途径。我们要不失时机、马力全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全力打造一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实验室体系实体化运行。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湘江科学城,力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达到200家以上。着力提升“4+4科创工程”平台能级和承载能力,推动取得更多可视化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力争在种源、医疗、计算、工业创新等方面突破关键技术125项以上,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等具备试验验证能力,并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推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强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湘江科技创新院,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化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聚焦重点优势领域,大力推进赛德雷特北斗导航轨控卫星、航天环宇宽体客机复材壁板、三一集团氢能重卡、国网湖南主配网调控技术及装备、中联重科“人机环境”物流机器人、湖南杂交稻中心优质再生稻、中伟新能源钠离子电池、华菱高磁感取向硅钢、联通(湖南)产业互联网传输系统、长沙量子院量子重力测量等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8万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推进“双高对接”、校企合作“双进双转”。优化创新人才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施支撑主导产业学科建设和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发展计划,推动湖南高等研究院建设,深入推进“湘智兴湘”行动,布局一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大学生留湘来湘创新创业高地,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落实“两个70%”激励政策,深化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改革,赋予科学家更大自主权;建设年轻人友好省份,强化职称评定、公共服务等保障,让湖湘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创新的沃土。创新制胜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科技创新成为最活跃的因素和最靓丽的风景。坚持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勇闯新路,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着力推进重大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第一批12项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动实现省市县和各类资金全覆盖。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构建高等院校及其学科设置调整优化机制。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制度。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打造现代农村金融企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合作。着力稳外贸、稳外资,承接好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壮大外贸主体。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扩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开展“投资湖南”全球招商活动,招引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着力拓通道、强平台,推动“五大通道”联动三湘、畅达四海,支持长沙申报建设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自贸区改革赋能,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办好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着力走出去、破围堵,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耕欧盟等传统市场,拓展非洲、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推动工程机械、矿业开发、输变电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走出去”。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及海外仓建设,务实推进“中赤几”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加强小语种、涉外法务等人才培养,着力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共赢发展。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聚焦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民营经济“六个一”工作,常态化开展“送解优”行动,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建好用活“湘易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加力整治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做好经济政策、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中介机构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整治逐利罚款、以罚代管等问题,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我们要牢牢掌握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守正创新、融通内外,让关键一招真正成为湖南走向世界的腾飞之路。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优化省内区域经济格局,统筹区域协调联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三基地一枢纽”,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高水平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建立湘鄂渝黔四省边区协作发展机制。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合作,加快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建设,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中借势登高、借船出海。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强化“一核”牵引,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南部融城片区,加快推进奥体中心等重大项目,推动生态绿心绿色转型发展,以“一座城”理念构建都市圈、打造增长极。增强“两副”能级,支持岳阳现代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培优育强衡阳输变电装备基地。提升“四区”优势,加快推动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洞庭湖治理“五大工程”。持续提升湘南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完善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综合成本的政策举措。推动革命老区对口合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全省城镇化率提高0.9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推进高质量县县通高速,提高县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们要推动各地协同共进、竞相发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五千工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40万亩以上。构建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协同推进机制,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300万亩以上,建好“国家储备粮源基地”,让“中国人的饭碗”多装优质“湖南粮”。促进农村产业提升。持续壮大油茶、供粤港澳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壮大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培育“小精特优”产业,抓好同纬度地区水果“引育繁推”一体化示范中心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乡村建设治理。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建设更多“和美湘村”。加快推动秸秆、芦苇、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繁荣乡村文化,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综合治理,推动移风易俗。严控村级债务。推动农民增收共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乡村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建设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坚决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稳国本,粮安天下。我们要把广大农民、广袤田野、广阔农村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让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图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湖湘资源+”大思政课建设,擦亮“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品牌,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实施网民素养提升工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深入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优化重大文化科技创新机制。推进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音视频内容和装备、数字文博等产业加速向湖南集聚。发展壮大数智出版、数字演艺等文化业态,打造湖南动漫游戏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领军企业,力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旅游与演艺、会展等融合发展。推进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馆园融合”。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深化“游客满意在湖南”行动,提高入境旅游便利度,支持张家界打造入境旅游标杆城市,办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持续实施湖湘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湖南文化走向世界”计划。建设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做强芒果TV国际App和非洲“金芒果”电视频道。我们要把握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让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感染力,让三湘四水成为令人向往的心灵之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推进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打造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深化劳务协作,壮大劳务品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坚决治理欠薪乱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和转换机制,实施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帮扶行动,建设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00所。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加强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双一流”建设,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完善省市联动支持高校发展责任体系。促进县城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和“双高”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统筹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健康运行,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扩面提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农村“三留守”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和困难群体关爱,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扎实办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①补充配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电脑30万台,新增省属本科高校学生宿舍床位6万个,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1万场。②组织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23万人次,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个。③培训乡村医生5000名,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全覆盖,实现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④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⑤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740元/月和485元/月、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100元/月、散居和集中养育孤儿补贴标准提高到不低于1200元/月和1700元/月。⑥建成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⑦推进社会保险经办跨省互联互通、丰富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场景。⑧建成150个基层消防站。⑨改造城市危旧房5000套,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5000个。⑩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000公里,新建7000个农村4G/5G基站。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要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强化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力争PM2.5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动锰矿渣资源化利用,全面完成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任务。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成果。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保护好“千年鸟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石漠化地区和水土流失地区治理。积极创建南山国家公园,加快推进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建设。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宁电入湘”“疆电入湘”、湘粤“背靠背”联网工程,“三区三厅”力争建成运营。生态美丽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我们要把保护好生态作为不移之责,永葆湖南绿水青山、蓝天丽日。坚持强基固本,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树牢依法治安理念,聚焦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消防、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落实“三查一曝光”措施,强力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完善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体系,推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建强专业救援队伍,补齐应急救援装备短板,建成应急广播“一张网”,全面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监管,推进“白名单”融资扩围增效,有效盘活存量用地,有序处置存量商品房,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积极争取国家增量化债政策,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建立健全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制定“三保”清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促进央地监管协同,“一行一策”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快处置非法集资重大案件,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构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加强湖区、山区、城区以及“一湖四水”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深化中小河流、病险水库治理。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强化切坡建房监管和隐患治理。加强洪涝、干旱、森林火灾、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灾害预报预警和风险评估。构建更加高效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严格落实处置重大灾情险情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机制。强化应急演练,提高群众避灾避险意识。加快推进资兴市、华容县团洲垸等灾后恢复重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公安派出所主防改革和社区警务建设,完成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深入实施“法治护航”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利剑护蕾”行动,打击治理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落实社会稳定防控“五项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能力建设,严防危害公共安全的极端案件,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我们要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线、生命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宗教和顺。加强统计、港澳、参事、史志、文史、档案、气象、地震、测绘、地质、邮政、社科、援藏援疆等工作。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贸促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融合创新,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和“双拥”工作机制,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建好湖南革命军事馆,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持续加强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治建设提升年行动,提升基层执法水平,让法治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行为准则。持续加强效能建设,树牢正确政绩观,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完善大抓落实督查激励措施,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我们将更加自觉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干,下好先手棋、打好提前量,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做到起步就起势、提速更提质。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干,紧紧抓住开拓创新这个跨越周期的动力源、赢得未来的胜负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发进取,以敢闯敢干的新气象打开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我们要事不避难主动干,直面问题不回避,应对挑战不退缩,坚决防止“躺平”思想,时刻保持攻坚状态,在化解矛盾中体现忠诚、在迎接挑战中主动作为、在推动发展中彰显担当。我们要凝聚合力齐心干,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当主角、同心干,努力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历经风雨方见彩虹,经受考验方能壮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湖南省委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勇争先,为圆满收官“十四五”、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