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酱、醋等调味料
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们几乎天天吃
年夜饭想要色香味俱全
更是离不开这些“美味好帮手”
但要注意的是
有些调味料吃不对
不仅对健康没有好处
反而可能会伤身
如果蚝油由最初的黏稠状态变稀,很容易倒出来,说明这个蚝油已经变质了。因此开盖后的蚝油一定要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并尽快食用。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9.3克。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5克以内。这意味着我国每日人均摄盐量是推荐量的1.86倍。
由于盐的渗透压高,过量摄入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严重甚至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这些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精制糖是指经过一系列化学加工后的纯度极高的食用糖,包括白糖、红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长期摄入大量精制糖,会影响身体内分泌水平,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造成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
有时炸过食物的油看着没有什么异样,很多人会拿这些油,再炒其他菜。殊不知,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会急剧增加。
生姜中含有的姜黄素不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诱变作用,还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所伴随的代谢紊乱。
大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胃溃疡患者以及患有头痛、咳嗽、牙疼等疾病时,患者都不宜食用大蒜。阴虚火旺、肺炎、肺脓肿、痔疮的患者都不宜长期食用大蒜。
做饭有时要放很多种调料,其实这些调味品不应一股脑放入,而是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顺序。
比较建议的放调料的顺序是:
糖、酒、食盐、醋、酱油、味精。
当然,对于有些菜来说,糖、味精等并不是必需的,但如果需要,先放糖,后放盐、醋、酱油,最后放味精(或不放)。
这是因为食盐对食物有强渗透作用,因此若先于糖加入,糖的味道就不易进到食物里面,而且盐分具有固定食物组织的性质。而且,食物中加食盐,会使其脱水,组织凝固。如果先加食盐后加糖,糖不易溶解。
煮食物开始时,先放入白糖,等到约五成熟时,再依次放入食盐、酱油等。放醋、酱油等,也不要太早,先加醋会有酸味,但如先加酱油或味精,其香味和风味会受影响。
文章转自:河南疾控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广东疾控(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