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
何淑芳
评析:画面中三星堆典型的青铜塑像以它标志性的纵目与观展的小女孩形成对望,展柜玻璃的折射形成极具纵深感的透视空间,让人联想起时空隧道,冷调的色彩让视觉上的呼应具有了跨越数千年的穿透能力,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与想象空间。
钓趣
张传明
评析:薄雾笼罩江面,是江南湿漉漉的日常。沙洲沿着江岸延伸,影调渐远渐灰,如同水墨画的浸润。垂钓的人们顺江而坐,在江水映衬下形成剪影,那是朦胧舒缓闲适的音符。
传人的担当
陈文格
评析:侧逆光勾勒出陶胚明亮的边界,斜向的取景让主体对象形成对角线的走势,与人物的姿态构成转折的变量,面部表情与手部力度都是精彩的细节。过于单纯的背景意味着现场信息的缺失,沙龙效果与纪实态度,摄影师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理由。
春日抛秧忙
贾玉修
评析:远山云雾蒸腾,中景高铁驰骋,近景耕者列队,画面的关键形象横向展开,视觉感受舒朗。人工抛秧、小农机械与高速铁路是不同生产力的缩影,现代科技与传统生产方式的互动交织增加了时代的变量,为记录性影像的拍摄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游龙畅行江岸
黄进
评析:画面以轻轨“S”型的线条为纵轴,沿着嘉陵江岸蜿蜒指向远方,把观众的目光引向朝天门码头的标志性建筑,形象地交代了拍摄地的关键信息。远处的桥梁、中景的高楼、近景的列车,都是关于重庆的具体注脚。
定义美妆
孙继生
评析:左右对称的前景汇聚了观众的视线,反差强烈的影调强化了主体的地位,摄影师蹲下身位举机对着模特的眼神拍摄,这一动作不仅是画面的焦点,也间接折射出摄影意义:广告定义着商品的价值与品位,摄影师定义着空间与美感。
铁花
谢照林
评析:慢速快门的运用让飞溅的铁花拉出放射状的线条,红光映照在脸上强化了主体形象的刻画,背景中各类工具为画面提供了丰富的细节,现场感强。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艺的先进与成本的低廉,不断压缩着民间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此类题材,见一次拍一次一定不会错。
羌山魂
胡林
评析:墨云远山,仿佛是一个关于古老民族的历史追溯,斜坡之上的建筑,块石干栏,是因地制宜的古老传统,服饰上的云纹,羊皮坎肩,是羌族典型的文化符号。这是一幅信息充分、特点明确、内敛聚气的人物肖像。
千年古陂木兰溪
方宗霖
评析:画面聚焦于木兰溪上的一座古堰木兰陂,以下半部近五分之四的面积表现堰上泄下的河水,跳动的波浪的灵动映衬了坝基条石的坚固,也造成视觉上虚实之间的对比,坝上行人往来,既可以通过形象大小的比照来明确石坝的体量,也显示出其千年来发挥出的水利及交通功能。
点评人:冉玉杰
上期我们用记录性与表现性为轴线,讨论了这个轴线中处于不同地位的摄影作品的相关特点,形成了关于摄影作品欣赏中信息价值与表现力作为主要核心的两个粗略方向,本期我们侧重针对前者作进一步的延伸讨论,看看记录性影像的信息价值及其审美特点,以及其背后存在的核心要素。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范围属于狭义的摄影,起点与终点都是一致的,快门响过影像即定格,虽然也需要经过后期处理,但这个过程是处于严控的度当中,就像胶片时代放制照片时需要选择不同的纸号一样,目的只是让对象的细节与层次能更好地再现,而不是把它们作为素材,进行画蛇添足般的发挥。起点即是终点,这个看似作茧自缚的条件,恰恰确保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门类存在的价值,也赋予了它永恒的生命力。
一、你的快门是现场证据
在摄影众多的审美元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在场”。我们欣赏摄影作品的角度可以很多:奇妙的景观、美丽的光影、精彩的结构、难得的瞬间、复杂的情绪、深情的眼神……无论是被其中单一的或综合的因素所打动,其实它都是表面的,背后更关键的潜台词是对摄影师的隐形赞叹:“他居然”找到了如此奇妙的景观,“他居然”抓住了如此美丽的光影,“他居然”发现了如此精彩的结构,“他居然”抓住了如此难得的瞬间,“他居然”感受到如此微妙的情绪并通过作品引发我们情感的共鸣……因为他的在场,因为他独到的眼光与机会的把握,因为他娴熟的技巧,而让某一个特定场景的独有特质被抽离出来,可以跨越时空,与观众形成神交与共鸣。也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赞叹摄影师的能力。
二、潜在变量与时间酵母
拍下来的只是一个影像文件,留得下来的才能称之为作品。要想能够留得下来,好看与耐看是两个基本的支撑点。所谓好看,即照片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关键内容。所谓耐看,就是说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筛选,在经历一定的时间沉淀以后,照片不但没有失去其吸引力,反而凸显出穿越时空的价值。就像一个好吃的面包,既离不开优质的面粉,也离不开时间的发酵一样。在这里,面粉就是能够记录特定时间属性的对象,酵母就是在时间变量中会发生显著变化的参数。例如二十年前在城市广场上抓拍了一张时尚青年合影的照片,我们根本无需再去那里拍摄一张类似的照片,也能够明显看出那时人们无论着装打扮、精神面貌,甚至画面背景都一定与现在不同,变量也自然就体现了出来。
三、现实果实即未来种子
一张记录特定时间信息和具备时间变量的照片能不能成为优秀作品?那真不一定。它也许能称得上是一张好照片,但它其实也仅仅是具备了一种可能性,或者说具备了成为经典的内因,但真正的经典是内因与外因的耦合效应,是种子、土壤与阳光雨露的完美相遇,是个人关注点与社会心理跨时空的连线,是你拎着相机时心里潜藏的冲动积聚出的能量通过特定对象的瞬间喷发闪烁的耀斑。有果必有因,但前因并不必然意味着后果一定壮实甜美。因此我们不必太纠结于短期的成败,而应当在这个基本认知的前提下,把精力更多地执着于眼前,执着于观察、发现、感受现场与内心的共鸣,并用你觉得最恰当的方式把它们拍摄下来。这是收获眼前的一颗果实,更是埋下未来的种子。
具体到拍摄现场,关于时间信息与变量反而无需我们过度关注,摄影术的精妙在于它自身便有这一属性,对象的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我们都处在时间的流变中。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拍摄记录性照片时,不要太在意画面的“艺术”与“干净”,从而过滤掉重要的时间参数。
最近微信改版了
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人民摄影』
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