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米平阶
西藏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文化散文集《寻找朗萨雯波》,长篇纪实文学《高原明珠日喀则》,叙事长诗《娜木纳尼的传说》,电影文学剧本《风雪擦亮的青春》《西藏岁月》,中短篇小说集等。曾获青稞文学奖等。
《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节选·村里来了“玛格巴”
二组的建档立卡户嘎儿一家是李承阳一直关注的。嘎儿全家原来除了一些政策性收入外,基本依赖家里的几十只绵羊,自家草场面积小,资金也缺乏,很难添置更多的牲畜扩大牧业生产,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李承阳得知他家的情况后,专门帮他出主意、理思路、算收入、分析对策,动员他将草场经营性流转,牲畜托人代管代养,引导他通过外出务工寻找新出路。
但嘎儿担心自身文化水平低,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不愿外出务工。李承阳又发动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一起上门给他现身说法,鼓劲打气。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嘎儿到狮泉河镇焦炭公司打工,每月收入近4000元,他还常常利用打工间隙返回革吉县,投入人工种草、公路维修工地劳动,增加收入,同时说服鼓励妻子玉珍在革吉县开了一家茶馆。
2019年,嘎儿全家收入近8万元,成为森布村劳动致富的领头羊。像嘎儿这样勤劳奋进、主动脱贫的事例在森布村还有很多。李承阳算了算,2019年以来,森布村光转移就业就有86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45人,外出务工41人,月收入都在3500元左右,为森布村2019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李承阳和驻村队员们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走亲戚”,详细了解每户的产业发展情况,收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好建议、需要帮扶的好项目,在“精”和“准”上下足了功夫。
石确一家原来居住在离县城140多公里的高寒草场,2017年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一家人搬迁到县城的康乐新区。石确家世代以放牧为生,没有任何技能,到了新的环境后,一直无法融入,生计也成了困难。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石确的困难,建议他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驾驶员培训。石确在培训班考取了驾照后,贷款购买了拖拉机,到地区砖厂从事搬运工作,妻子也和他一起干活,他们每人每月可以拿到 3000元的工资。石确一家既实现了“挪穷窝”,也通过稳定就业实现了“拔穷根”。
春节、藏历年、国庆节这些重要节日,李承阳和驻村队员们都要开展访贫问老献爱心活动,对孤寡老人、困难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赢得群众一个个点赞,李承阳心里有万千感慨: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但只要心里始终揣着群众,带着感情走到群众中,群众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现在,群众都把队员们叫作“玛格巴”(女婿)。
作品简介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更多消息,请关注西藏日报视频号
主编:蒋翠莲
编审:明吉
编辑:朱楠 益西旺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