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科普】科学预防 健康同行——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文摘   2024-11-11 13:12   黑龙江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会感受到寒冷的气息,也会体验到冰雪活动的快乐。然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我们也需要警惕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科学预防传染病,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02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03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0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0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1.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2.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3.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主要症状: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易感人群: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若身边出现新冠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有利于早期诊治。

06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又称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患者排出的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主要症状:

百日咳发病初期,可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等表现。最初为单声干咳,2~3天热退后咳嗽加剧,以夜晚为甚。第7~14天后热退而出现阵发性痉咳,常为短促咳嗽10~30声,继之深长吸气。吸气时空气经狭窄、紧张状态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哮吼声。随后反复连串阵咳,直到大量粘痰咳出或随胃内容物吐出。痉咳常夜间明显。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无典型痉挛性咳嗽。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多发。潜伏期一般为7-10天。潜伏期末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

 预防措施:

预防接种疫苗,定时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对病例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制剂消毒。

另外,确诊病例应严格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END

来源/公共卫生科

编辑/井宇鸿

责编/杨振雨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咨询电话:0451-58765876
地址:阿城区龙合路1号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市属唯一一家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除结核病外)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