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甜点的美味与艺术结合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原金坛食品厂生产的多种糕点
不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满足了百姓的味蕾
更为大家带来了甜蜜及期盼
原金坛食品厂
党支部副书记、副厂长
谢腊牛 77岁
20世纪70、80年代,我们厂里一片火热,最高峰时有400多个工人。现在回想起来,对食品厂的情感就像我们小时候难得吃到的几块肉,软糯、香甜,久久地锁住了我们的味蕾以及内心的记忆。
原金坛食品厂车间主任
施连生 76岁
我从1966年进车间到今天,已有60多年,每天都围着案台转,从未间断过做糕点。那时,很多百姓都慕名来厂里买糕点。尤其是中秋节的月饼,都需要预定、排队才能买到,大家对待工作也很有激情。赶集场时,我们每次会把蛋糕提前一天做好,以满足百姓的购买需求。
每一步都是纯手工、每一块都是精心制作,这里面饱含着我对食品厂深厚的情感,更蕴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用自己的双手给金坛百姓带来传统的味觉享受,虽然累,但很值得。
市民 谭大保 70岁
我是金坛糕点的忠实粉丝,原来都要排队去食品厂购买。现在在施师傅这里买了好多年,就好这一口。幼时,舍不得买,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美味。月饼、金刚蹄、京枣、牛鼻圈......每一种,都有成长的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糕点
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施锁忠 50岁
我现在在向父亲学做金坛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一天不行,那就两天、三天,直到学会,学到炉火纯青为止。每年中秋节,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有周边丹阳、句容的,也有北京、哈尔滨等地远在他乡的游子,或现场排队购买,或快递邮寄,为的就是这一口“金坛味道”。
目前,金坛糕点制作技艺正在申请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用实际行动,将金坛糕点制作技艺传承发扬下去,做大做强,留住金坛人的胃,留住童年的美好,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小小糕点
儿时小伙伴争相品尝的美味
唇齿留香间
更凝聚了中国人对美食的
独特追求和精致品味
每一口熟悉的非遗味道
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
凝结着岁月与情感
记忆未曾褪色
童年从未远离
愿童年的纸飞机
有一天
可以飞回到我们手里
记者:花莉敏 李鹏宇
编辑:陈玉婷
初审:刘沁怡
审核:左燕 吴文婷
终审: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