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警惕成为“新穷人”

文摘   2024-10-05 09:01   中国  

合理花钱,

努力挣钱,好好存钱。

作者:每晚July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教授齐格蒙特·鲍曼提出一个概念——新穷人。


原本指的是社会中有缺陷的消费者。而如今,随着经济的提升,新穷人有了更具体的定义:



指的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拿着不错的薪水,但却因为追求中产生活,盲目投资和教育,导致入不敷出的群体。


这些人往往外表光鲜,实际上口袋里四处漏风。


盲目买买买,却根本不懂资产配置,脑子里也没有风险意识。


等到了中年,来到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才发现自己手里却毫无抗风险的能力。


35岁后,一定要警惕成为这几种“新穷人”。


1



作家史密斯曾在书中讲过帕姆的故事。


1971年,帕姆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无线电公司。


由于能力出众,很快她便从秘书晋升为仓库主管,年薪也达到了47000美元。


春风得意时,帕姆每天出入高档餐厅,购买奢侈品。


甚至为了拥有一辆看起来华丽的新款汽车,她花掉了自己一整年的工资。


不到40岁,她就已经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过上了人人艳羡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


后来经济下行,公司倒闭,帕姆失去了高薪的工作,丈夫也与之离婚。


为了维持自己和儿子的小资生活,她消耗着本就不多的积蓄。


信用卡账单铺天盖地袭来,她也不得不四处辗转,找些零碎的活计。


朋友曾劝她,何不尝试降低生活标准?这样至少轻松一些。


可早已习惯大手大脚的帕姆,根本难以忍受紧衣缩食的生活,更无法接受现实的落差。


在失业18个月后,她忍不住感慨:


“我几乎没办法在各种账单和失业救济金之间维持平衡,我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储蓄。


如果明年我还是失业,情况会变成什么样?不能细想——那会把我给活活吓死。”


年轻的时候,我们热衷于享受当下短暂的快感。


可当上了年纪,我们就早已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我们的背后,是依赖我们的爱人,是渐渐老去的父母,是嗷嗷待哺的孩子。


如果仗着手里有钱,把自己作成了“新穷人”,那当意外来临,等待你的就只有后悔和遗憾。


窦文涛早年收入颇丰,却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到了而立之年,愣是一分钱没攒下。


有一年,母亲重病住进了IUC,当晚他就看到有位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医生拔管子。


医生说:“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为什么要拔管?”


家属眼含热泪:“家里已经掏光了所有积蓄,与其这样维持,还不如让他有尊严地离开。”


听到此处,联想到母亲的病情,窦文涛心里五味杂陈,从此一改大手大脚的习惯,这才开始攒钱。


萨迪说过:“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越长大越明白,无论是谁,最大的安全感还是来自银行卡上的数字。


如果不在丰年的时候屯粮,那到了需要钱的时候,你只能坐以待毙。


生活的黑天鹅迟早会来,也许是你事业遭逢低谷,也许是父母遭遇健康危机。


但只要你守住了钱袋子,你就能不慌不忙,应对所有的难题。


2



老梁有一句经典名言:富豪死于信托,中产倒于理财,穷人毁于彩票。


话虽然糙,却映射出大部分人的现状。


尤其是临近中年的人,手里有了一点闲钱,但因为要养家糊口,压力还是不小。


于是他们把心思放在了钱生钱的方法上,想通过投资理财来增加“睡后收入”。


却不承想,被高收益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高风险的大坑。


凤凰网曾报道过市民周宁的故事。


40岁时,她还是一位带着儿子去三亚度假的富婆,但8个月后,她彻底失去了挥霍的底气。


事情的起因,就是她进行了一场看似稳妥的投资。


周宁出身于普通的工薪阶层,结婚以后,老公通过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她也跟着一跃成为有钱人。


然而,生意的收入始终不稳定,为了帮家庭分担压力,她把目光投向了理财产品。


恰好当时有个朋友供职于财富管理公司,向她推荐了一款年化利率10%的产品。


周宁非常动心,得知并不会损失本金,就先投进去100万,结果一年后真的收回了110万。


此后,她像疯魔了一般,开始疯狂投钱。


老公做生意周转的资金,她算好时间,投了一个短期,能赚钱还不耽误用;


婆婆为了治病存的积蓄,她也说服对方借给自己,以此来赚个利息。


然而,投资的风险还是很快到来,理财公司爆雷,她1150万的本金全部赔光。


生活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儿子从私立幼儿园回到了公立,家里的生意也没法再开展。


回忆起这次经历,周宁懊悔道,比起金钱本身,“中产梦”的破裂才更让她难过和感慨。


巴菲特曾说,认知决定财富,一定要在自己理解能力范围内投资。


很多人到了35岁,体力开始走下坡路,于是自作聪明去理财。


可现实是残酷的,你盯着高利息,别人却盯着你的本金。


你没有一双慧眼和抗风险的能力,就只能掉入资本的陷阱,沦为新穷人。


任何完美的赚钱方式,内里都藏着一把镰刀。


你想要不被收割,就得谨慎以待,不盲从,不贪多。


毕竟不管你投资什么,都没有攥在手里的现金来得踏实。


能守住当下的财富,其实就已经是最好的生活。


3



听过一个说法:中产到破产之间,只差一场精英教育。


很多人都是这样,手里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重金教育孩子。


几十万一年的早教班,他们二话不说就掏钱,美其名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周末安排各种兴趣班,不管孩子是不是感兴趣,以后能不能用得到,主打一个体验;


有时还是超越阶层去培养,给孩子用奢牌,甚至参加国外的游学班……


这样一套流程走下来,资金投入是不少,但获得的回报却低得可怜。


为了鸡娃,很多人把家底都掏空了,不管自己能赚多少钱,到最后还是穷得叮当响。


一位知乎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位普通职员,坐标深圳,老公在一家贸易公司奋斗多年,终于做到了年薪百万。


30岁那年,孩子降临了。


夫妻俩一合计,孩子不能缺人陪,教育也得早抓上,网友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


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绘画、钢琴、礼仪,什么都要尝试一下;


年纪再大一点,她还带着孩子去骑马,打高尔夫,希望他以后能跻身上流社会。


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初中,她更是斥巨资买了一套学区房,每月要供巨额的房贷。


然而,就这样一路供孩子出了国,孩子却并没有变得如想象中优秀。


她老公遭遇中年裁员,家里的生活水平也骤然降低。


可是,孩子不仅不体谅夫妻俩,甚至毕业后就直接成了啃老族。


网友劝孩子,还是要出去历练一番。


但孩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出去了每个月也才能赚千把块,还不如你们养着我。”


网友此时才开始后悔,自己当年在教育上花了太多不必要的钱。


早知道经济好的时候,多存点钱,自己一家仍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就是拿钱打水漂,听见响是幸运,听不见才是常态。”


教育为王的时代,早已过去。


我们都是普通人,更不必寄希望于孩子能超越你。


把教育的比重从家庭支出中降低,不必为了孩子让自己负债累累。


留点余钱在手里,这样,不论孩子未来遭遇了什么,你都有钱做底气。


手中永远有余粮,你也能避免成为新穷人,将未来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曾说过:
如今的世界,正在经历一轮大的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你觉得冷,那这是对你的体检,也是一次考验。
人一旦过了35岁,年龄不再是优势,生活也一下子变得危机四伏。


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一次意想不到的风险,都足以把人打入谷底。


这世上唯一不变就是变化,趁着还有能力,为自己多留几条后路。


点个在看,更新自己的金钱观,合理花钱,努力挣钱,好好存钱,便是避免成为新穷人最好的方式。


- End -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向您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

品味读书
ID:pinweidushu
请点击下方【关注】多读书、品味读书,为你推荐好文章。

↑↑↑长按二维码点击名片一键收藏

品味读书
请点击下方【关注】多读书、品味读书,为你推荐好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