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字体依次为:秦系简牍、小篆、隶书、楷体。
“俭”最早见于秦系简牍,属会意兼形声字,从“亻”从“僉”。“亻”,与人有关;“僉”,意为收缩、聚拢、约束。“俭”本意是自我约束,不放纵。后引申为节约﹑克制,如节俭,俭约。又引申为态度谦逊,如俭貌。此外,还有“薄﹑少”的意思,如恭俭。
诸葛亮在《诚子书》中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节俭的生活方式对于塑造质朴勤劳、高尚品德的重要性。“俭”的表象行为是不浪费物质财富,而深究其精神内核,则是需要克制贪念,做到廉洁自律,因此也可表达为“俭以养廉”,意指节俭同样能培养廉洁的操守。由此可见,崇俭戒奢、廉洁自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秦穆公奉行“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为政理念,为秦的统一打下坚实基础;汉文帝崇尚勤俭,“露台惜费”,力戒奢侈,从而开创了文景之治;宋太祖尚勤节俭,而到了宋徽宗,登基后不久就开始骄奢淫逸的生活,给了奸佞当道的机会,最终亡国。再看铁面无私的包拯,一生清廉自守,家中仅有柴米油盐,没有任何其他积蓄;而司马光为官40余年,位高权重但仍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可见,古往今来,奢侈往往是衰亡的先兆,节俭常常是兴盛的端倪。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同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百余年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而勤俭节约正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带头勤俭节约,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八角楼里,坚持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一根灯芯”照亮了中国革命。周恩来就餐时不浪费一粒米,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十多年,衬衫破了,洗的时候都不敢用力搓……吃穿用度上的点滴,看似微不足道,却体现了一个人的作风与操守。正如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所言:“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勤俭节约、尚俭戒奢始终是党员干部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物质匮乏时,因贫困而节俭,或许容易做到,而物质充盈时,依旧能秉持勤俭节约精神,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杨业功等党员干部,是群众公认的人民公仆、廉洁典范,这与他们一辈子坚持“性习于俭,俭以养廉”是分不开的。
共产党人清廉俭朴的作风,曾被西方记者斯诺称为“东方魔力”,并盛赞为“兴国之光”。“俭”不是“寒酸”,“省”并非“土气”,克勤克俭不是小节,而是大德,是修身之要。党员干部当以节俭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摈弃私心杂念,不被外物所役使,清廉自守,持身以正。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通过节俭,我们能够减少贪欲,摒弃私心杂念,从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奢靡所诱、不为世风所染,在物欲面前保持清醒、在主观上拒绝奢靡,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廉洁自生。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与清廉俭朴相对应的是奢侈浪费,奢侈浪费的行为不仅损耗大量社会资源和财富,还会销蚀艰苦奋斗精神,滋生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之风,严重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任由这些不良之风蔓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
生活中能否做到俭,手握权力时能否做到廉,映照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初心本色。勤俭节约是清正廉洁的基础,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不能丢掉“过苦日子”的作风,而要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不断自我净化,永葆清廉本色。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组织部)
编辑:齐元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