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虎将张琼:曾两次救下赵匡胤,被诬陷谋反时赵匡胤只说2个字

文摘   2024-12-19 17:00   黑龙江  

【因为公众号改版,新规定下文章推送会被刷掉,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为了不错过彼此,动手给我们账号加个星标
点击上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在北宋初年的朝堂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曾两次救下赵匡胤的性命,为开创大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张琼,一个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的虎将。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曾与赵匡胤并肩作战的兄弟,最终却落得个被诬陷谋反的下场。

当年,张琼在战场上舍命相护,用自己的身体为赵匡胤挡箭。可是,当权力的天平倾斜,曾经的生死之交却变得疏远。一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让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站在了生死边缘。

面对这样一位曾经出生入死的老兄弟,赵匡胤是如何决断的?他只说了两个字,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

它们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权力的残酷,更折射出了人性的复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探寻张琼的传奇人生,以及那两个改变他命运的字。

一、英勇善战的张琼

说起张琼,你可能会问:"这位将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别着急,让我们把时光倒回五代末年的中原大地。那时候,战乱纷飞,群雄并起,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就在这个乱世中,张琼出生了。

张琼的祖辈世代为牙中军,啥是牙中军呢?简单来说,就是节度使的私兵。这些兵可不是一般的厉害,骁勇善战不说,还特别难管教。你可以想象,张琼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这种桀骜不驯的风气。

小张琼可不是普通孩子。他生来就有一身蛮力,别的孩子玩泥巴,他能搬起大石头。长大后,他更是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尤其是骑射技能,在当时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后来,张琼加入了后周的军队。你猜怎么着?他正好被分到了赵匡胤的麾下。这可真是缘分啊!要知道,赵匡胤后来可是当了皇帝的人物。

在军中,张琼很快就展露头角。有一次,他们跟随周世宗南征,来到了十八里滩。谁知道,他们的船队突然被敌军包围了。眼看周世宗就要遭遇不测,张琼挺身而出。

只见他拉弓搭箭,"嗖"的一声,一箭就射中了准备偷袭周世宗的敌兵。这一箭不仅救了周世宗的命,还扭转了整个战局。你说,这张琼厉害不厉害?

但是,真正让张琼名声大噪的,还是他两次救下赵匡胤的事迹。

第一次是在攻打寿春的时候。那天,赵匡胤正在前线指挥,敌人突然万箭齐发。眼看赵匡胤就要被射成刺猬,张琼二话不说,冲到赵匡胤身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来的箭。

你别说,这箭可真够狠的。张琼身上插满了箭,有一支箭甚至扎进了骨头里。大夫说这箭难取,你猜张琼怎么着?他让人拿来三碗酒,一口气喝下去,然后自己动手把箭拔了出来。这场面,可把在场的人都吓傻了。

第二次救赵匡胤,更是惊心动魄。那次是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匡胤刚刚被将士们拥立为帝,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遇到了刺客的袭击。

刺客悄悄潜入了赵匡胤的营帐,眼看就要得手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琼闯了进来。他二话不说,一个飞扑就把刺客按倒在地。你看,这张琼不仅力气大,反应还快得很呢!

这两次救命之恩,让赵匡胤对张琼是又感激又信任。他常常说:"要不是有张琼,哪有今天的我啊!"

张琼的勇猛和忠诚,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大家都说:"有张琼在,就像有一座铁塔守护着我们。"

就这样,张琼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忠诚,成为了赵匡胤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后来竟然会落得个被诬陷谋反的下场呢?

二、从战场到朝堂:张琼的转型之路

当赵匡胤终于登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建立了大宋王朝,张琼的人生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你猜怎么着?赵匡胤没有忘记这位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给了张琼一个重要的职位——典禁军。

说到典禁军,可不是一般的差事。这个位置,赵匡胤自己都干过。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皇宫禁卫军的大总管。你想啊,这得多信任才能把守卫皇宫的重任交给一个人呢?

张琼从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摇身一变成了朝中大员,这转变可不小。要知道,在战场上砍杀敌人和在朝堂上周旋,那可是两码事。

刚开始的时候,张琼还真有点不适应。你想啊,一个习惯了刀光剑影的汉子,突然要穿上朝服,跟那些文官们打交道,这画面想想就觉得别扭。

有一次,张琼在朝会上听那些文官们你来我往地辩论,可把他给听糊涂了。他忍不住站起来说:"诸位大人,咱们就不能直来直去地说吗?这么拐弯抹角的,我听得脑袋都大了!"

这话一出,可把在场的文官们给惊着了。有人偷偷议论:"这个张琼,还是个粗人啊!"

但是,你别小看了张琼。虽然他不善于那些弯弯绕绕的话术,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做事直来直去,说话也是有一说一。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朝堂上,反而显得格外醒目。

赵匡胤对张琼的这种性格还挺欣赏的。他常说:"张琼啊,你这个人就是太实在了。不过,在朝堂上,有时候还是要学会圆滑一点。"

张琼听了,憨厚地笑笑说:"陛下,您知道的,我这人就是这样,改不了了。"

虽然张琼在朝堂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在处理军务方面,他可是一把好手。每次遇到军事问题,大家都喜欢问张琼的意见。

有一次,边境传来消息,说是辽国要来犯。朝中大臣们都慌了神,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张琼听了半天,突然站起来说:"诸位大人,咱们何必自乱阵脚?辽国人马虽多,但是冬天快到了,他们不敢轻易南下。咱们只需要加强边防,准备充足的粮草,静观其变就行了。"

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连赵匡胤都连连点头。果然,到了冬天,辽国果然没有南下。张琼的预测完全应验了。

但是,张琼的直率性格也给他惹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和赵匡胤的宠臣石汉卿之间,矛盾越来越深。

有一次,石汉卿在朝会上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要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实国库。张琼听了,当场就站了起来:"石大人,你这是要逼得百姓造反吗?"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石汉卿的脸色变得铁青,狠狠地瞪了张琼一眼。

从那以后,石汉卿就开始处处针对张琼。他在赵匡胤面前说张琼的坏话,说张琼不懂朝政,只会打仗。

张琼对这些小动作根本不在意。他依旧我行我素,该说的话照说不误。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权力的漩涡中,他的直率正在成为他的致命弱点。

就这样,张琼在朝堂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开始怀念那些在战场上的日子,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明了。敌人就在眼前,只需要挥刀向前冲就行了。

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听不见的刀剑。这场无声的战争,比他经历过的任何一场战役都要艰难。

三、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在朝堂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戏码。可怜的张琼,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这场权力游戏中的棋子。

石汉卿,这个赵匡胤的宠臣,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深谙权术,懂得如何在皇帝耳边吹风。自从和张琼结下梁子,他就一直在寻找机会。

有一天,石汉卿在朝会后留下来,单独见了赵匡胤。他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您知道吗?最近有些奇怪的传言..."

赵匡胤听了,立马来了兴趣:"哦?什么传言?"

石汉卿压低声音说:"听说张琼家中养了几百个武功高强的仆人,这可不像是寻常人家啊。"

赵匡胤听了,眉头一皱。他想起了自己当年黄袍加身的那一幕。当权者最怕的,不就是手下养虎为患吗?

石汉卿见赵匡胤的表情变了,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继续添油加醋:"陛下,您想啊,张琼统领禁军,手握重兵。若是他有什么不轨之心..."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直接指责张琼,又在赵匡胤心里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赵匡胤沉默了。他想起了张琼曾经两次救他于危难之中的情景,又想到了张琼在朝堂上的直言不讳。这个曾经的生死之交,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从那天起,赵匡胤对张琼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每次张琼在朝会上发言,赵匡胤都会不动声色地打量他几眼。

张琼这个粗人,哪里察觉得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他依旧我行我素,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有一次,朝中讨论边防问题。张琼站出来说:"陛下,我认为应该加强边防,多派些精兵强将去镇守。"

这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但在石汉卿听来,却成了张琼想要调兵遣将的证据。他立马在赵匡胤耳边低语几句。

赵匡胤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他冷冷地看了张琼一眼,说:"此事容后再议。"

张琼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他走出朝堂,还在嘀咕:"奇怪,陛下今天怎么了?"

就这样,一场无形的网,正在张琼身边慢慢收紧。

石汉卿的阴谋还没完。他派人暗中散布谣言,说张琼私下里常说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些谣言像毒蛇一样,悄悄爬进了赵匡胤的耳朵。

赵匡胤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他开始派人暗中监视张琼的一举一动。每天晚上,都有密报送到赵匡胤的案头。

有一天,赵匡胤收到一份密报,说张琼家中深夜有人进出,疑似在密谋什么。这下,赵匡胤再也按捺不住了。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就召集大臣们开会。他沉着脸说:"诸位爱卿,朕近日得知一件大事。"

大臣们都屏住呼吸,等着赵匡胤的下文。

赵匡胤缓缓说道:"张琼,朕的老兄弟,竟然有谋反之心!"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惊呼,有人摇头,还有人低声议论。

就在这时,张琼推门而入。他看到满朝文武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不由得愣住了:"这是怎么了?"

赵匡胤冷冷地看着张琼,说:"张琼,你可知罪?"

张琼一头雾水:"陛下,微臣何罪之有?"

赵匡胤厉声喝道:"谋反!你竟敢谋反!"

张琼听了,如遭雷击。他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等他回过神来,立即跪下叩头:"陛下明鉴,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么会有谋反之心?"

可惜,赵匡胤已经听不进去了。他挥了挥手,冷冷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赐死。"

就这样,曾经的生死之交,就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四、历史的另一面:张琼的真实为人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不是吗?张琼被冠以谋反的罪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掀开历史的帷幕,看看张琼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首先,咱们来说说张琼的家庭生活。你可别以为这个虎将在家里也是呼风唤雨的主。事实上,张琼在家可是个十足的妻管严。

有一次,张琼的部下偷偷跟到他家,想看看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在家是什么样子。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们看到张琼正在院子里洗衣服!没错,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杀敌如麻的张琼,在家里居然乖乖地给老婆洗衣服。

张琼的妻子是个脾气火爆的女子,常常对张琼呼来喝去的。但张琼从不生气,总是笑呵呵地应承着。他常说:"打仗我在行,但管家还得看我夫人。"

这样的张琼,哪里像是要谋反的样子?一个连自己老婆都管不了的人,怎么可能去谋朝篡位呢?

再说说张琼在民间的口碑。你别看张琼在朝堂上不讨喜,在老百姓心里,他可是个大大的好官。

有一年,京城闹了场大旱,粮食歉收,百姓们叫苦连天。朝廷下令各官员捐粮赈灾。张琼二话不说,把自己府上的粮食全都拿出来了,连自家吃的都不剩。

他的管家劝他:"老爷,您这样做,咱们家可就没粮食吃了。"

张琼却说:"我一个大老爷们,饿几天没事。可那些百姓,哪个不是老小一大家子?他们要是饿死了,我这个当官的还有什么脸面?"

这事很快传开了,百姓们都说张琼是个好官。有人甚至编了个顺口溜:"宁要张琼一张嘴,不要别人千斤米。"意思是说,张琼虽然说话直,但他说到做到,比那些光说不做的官好多了。

张琼和其他将领的关系也很有意思。你别看他在朝堂上常常和文官们吵架,但在武将中间,他可是出了名的讲义气。

有一次,一个叫王小四的小兵犯了错,按军法该杖打五十大板。张琼知道后,二话不说,自己挨了五十大板。他说:"王小四是我带出来的兵,他犯错就是我的责任。"

从那以后,军中上下对张琼更是敬佩有加。大家都说:"跟着张将军,就是跟着自家兄长。"

张琼对待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每次打仗,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他腿上中了一箭,血流如注,副将劝他退下去养伤。张琼却说:"我要是退了,兄弟们怎么办?"说完,他就把箭头掰断,继续带兵冲锋。

这样的张琼,哪里像是会背叛朋友的人?他对自己的兄弟都如此忠诚,又怎么会背叛自己的皇帝呢?

还有一件事,更能说明张琼的为人。有一次,赵匡胤微服私访,遇到了几个醉汉。那些醉汉不认识赵匡胤,对他出言不逊。张琼正好路过,二话不说就把那几个醉汉揍了一顿。

事后,赵匡胤问张琼:"你怎么认出我来的?"

张琼憨厚地笑了:"陛下,您走路的样子,我在千里之外都认得出来。"

这番话,让赵匡胤感动不已。他说:"有你这样的兄弟,朕夜里睡觉都安稳。"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最后却落得个被诬陷谋反的下场?

五、两个字背后的深意

"赐死"——这两个字,就像一把利刃,瞬间斩断了赵匡胤和张琼之间多年的兄弟情谊。你可能会问,赵匡胤怎么能说出这么绝情的话?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要知道,赵匡胤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能从一个普通将领一路爬到皇帝的位置,靠的可不只是运气。他深谙权术,懂得如何控制局面。

有一次,赵匡胤和几个老臣下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醉意了。一个老将军拍着赵匡胤的肩膀说:"陛下,您还记得咱们当年在陈桥兵变时的誓言吗?"

赵匡胤笑了笑,说:"当然记得。我们说过,得天下者居之,有功者居之。"

老将军一拍大腿:"对啊!陛下,您看我们这些老兄弟,跟着您打天下,也算是有功之臣吧?"

赵匡胤的笑容突然凝固了。他淡淡地说:"诸位爱卿,朕自然不会忘记诸位的功劳。不过,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啊。"

这番话,让在座的人都冷汗直冒。他们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跟他们称兄道弟的赵匡胤了。

再说回张琼的事。当赵匡胤说出"赐死"这两个字的时候,朝堂上一片哗然。有人惊呼,有人摇头,还有人低声议论。

张琼听到这两个字,整个人都愣住了。他跪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陛下,微臣冤枉啊!"

赵匡胤面无表情地看着张琼,说:"朕给你一个机会,说出你的同谋,朕可以饶你不死。"

张琼听了,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大声说:"陛下,微臣没有同谋,因为微臣根本就没有谋反!"

赵匡胤冷笑一声:"张琼,你还是这么倔强。朕本想给你一条活路,你却不珍惜。"

就在这时,一个老臣站了出来。他颤抖着说:"陛下,张琼将军曾两次救您于危难之中,您就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吗?"

赵匡胤转过头,冷冷地看着那个老臣:"你是在质疑朕的决定吗?"

老臣吓得跪下磕头:"臣不敢。"

赵匡胤环视四周,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中有人可能还记着张琼的旧情。但是,国家大事,岂能儿戏?若是人人都像张琼这样,养兵自重,朝廷还有何威严可言?"

这番话,说得在场的大臣们都低下了头。没有人再敢为张琼说话。

张琼听到这里,突然笑了。他看着赵匡胤,说:"陛下,您还记得当年在陈桥,您说过什么吗?"

赵匡胤的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说:"张琼,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张琼摇摇头,继续说:"您说,兄弟们同心协力,打下这天下,将来大家一起享福。可是现在呢?您不信任我们这些老兄弟了。"

赵匡胤听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但他很快又板起脸,说:"张琼,你还是不明白。朕这么做,是为了江山社稷。"

张琼苦笑着说:"陛下,您口口声声说为了江山社稷。可是,您有没有想过,您现在的做法,反而会让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寒心呢?"

赵匡胤沉默了。他看着张琼,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最后,他深吸一口气,说:"来人,把张琼带下去。"

就这样,张琼被押了下去。他走的时候,回头看了赵匡胤一眼,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

赵匡胤看着张琼的背影,突然觉得很疲惫。他挥挥手,让大家都退下了。

朝堂上很快就空了,只剩下赵匡胤一个人。他坐在龙椅上,久久不能平静。那两个字"赐死",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对张琼的判决,更是赵匡胤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割裂。从此以后,他不再是那个和兄弟们称兄道弟的赵匡胤,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权力和友情,究竟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赵匡胤自己才能回答。但是,当他说出那两个字的时候,他的选择已经很明显了。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历史档案探究
五千年华夏文明,在历史的角落里掩藏了多少晦暗如海的真相,让我们一起探究,还原史实本身!在这里,每篇文章都能给你不一样的思考和启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