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发酵,DeepSeek在海外引发舆论热议,最大的一个争论点是,DeepSeek成本只有GPT的3-5%,那AI算力需求是不是要玩完了,其它公司那么高的预算,是不是都是瞎搞。
整个事件的过程大概是如下这样:
1月20日,DeepSeek在官微上,发布了DeepSeek-R1大模型,性能对标 OpenAI o1 正式版。
1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DeepSeek
1月24日,在国外大模型排名 Arena 上,DeepSeek-R1 基准测试已经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
1月25日,AMD宣布,已将新的DeepSeek-V3模型集成到Instinct MI300X GPU 上。
据说这个事情对META内部冲击很大,因为同样是开源模型,DeepSeek成本几百万美金,META几十亿美金........
英伟达周五跌3个点大概就因为这个。
2、其实我觉得这个大概不会影响AI算力需求,短期可能有点情绪影响。
因为这波AI最终还是要追求AGI,也就是AI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工作。
穷人版的方案可以低成本复现出目前版本的问答型大模型,但最终能不能达到AGI,存在很大的疑问。
如果不能达到AGI,实际上目前的AI公司都没法实现商业化,OPENAI的方案是,前进过程中先推一些智能体,让智能体尝试成为AI打工人,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工作能力,不过这个能力也比较初级。
用DeepSeek模型也有人成功制作出智能体的,但就是不知道这个智能体好不好用。
但说到底,这些还是最终目标之前的各种尝试,最终目标还是达到AGI,达到AGI后,AI智能体代替白领,智能体+机器人代替蓝领.......
但目前其实也不清楚哪个路线最终能达到AGI,在这之前AI公司不太会轻易削减预算。
不过,对于A股, DeepSeek相关概念是一个很大的炒作热点,不炒就不是A股了。
3、券商关于这个事情的一个观点。
-----------
看完点一下“在看”,谢谢,大家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