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百乐足球视频号 直播
欢迎和我聊聊天津足球那些事儿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天津体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锚定体育强市战略定位,建设“运动之都”打造“赛事名城”,不断开创天津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01
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落实好民心工程任务,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和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国球两进”活动,新建12处体育主题公园、20处百姓健身房、80处社区户外微场地,更新1000处社区健身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民健身新模式。
02
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紧密结合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精心组织2025年天津市全民健身健康运动会、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等品牌赛事,不断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赛事需求。
03
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完善四级健身组织网络,扩大区级体育总会覆盖面,建强社区健身会,在5个区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试点。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育、激励机制,举办技能交流大赛,开展星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活动。
04
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组织实施体卫融合运动防治慢病试点。完成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第六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等工作。建设“天津体育智慧大脑”,开办“百姓健身一点通”“跟着冠军来健身”等主题栏目,为群众提供智能化、示范性健身服务。
05
完善运动项目管理机制。
06
促进“三大球”发展。
落实体育总局《关于推进足球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制定我市“三大球”改革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形成合力,落实好“三大球”改革发展要求。
07
强化全运会备战训练。
08
筑牢人才根基。
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运动员“选育管用转”机制,探索多元化、市场化办运动队模式和体育人才培养路径。
09
加强服务保障。
提高训科医保障能力,推进科研攻关,提高运动训练数据化、科学化水平。
10
实施强基计划。
完善我市优秀后备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扩围加力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索与学校、俱乐部、企业共建新模式。深化与教育部门的会商机制,推动“三大球”青少年人才升学直通保障体系建设。
11
探索多元化体校发展路径。
深化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完善“开门办体校”工作机制,立足“发现、选拔、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构建新型特色体校。加强对各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业务支持和指导,在有条件的区探索与市体校共建新模式。积极推进与西部地区、东三省体校合作共建,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
12
深化体教融合。
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积极开展体育服务配送,丰富青少年学生体育供给,举办第四届天津少年儿童夏季体育节、“奔跑吧·少年”和体姿健康推广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成立天津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13
丰富赛事供给。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打造与竞技体育发展相匹配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开展示范性强、竞技水平高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不少于50项。
14
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
争创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推进农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持续开展“体育赛事三进”“跟着赛事去旅游”活动,培育体育嘉年华、体育市集、体育文化节、体育展会等体育消费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千万消费券发放活动,激发体育消费潜力。
15
以品牌赛事赋能经济发展。
坚持“体育搭平台、赛事作牵引、赋能文商旅”,大力助力户外运动经济发展。
16
加大对体育企业扶持力度。
优化我市体育产业结构,增强体育服务业赛事和场馆运营能力,推动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用好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优质体育产业项目,加大对智能制造、体育科技、户外运动、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资金扶持力度。
17
盘活体育存量资源。
支持老旧体育场馆和智慧场馆提升改造,提升市区两级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盘活奥体中心存量资源、更新市人民体育馆功能布局,努力打造文商旅体融合的体育综合体。
18
建强体育文化阵地。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入挖掘以“奥运三问”为代表的天津近代百年体育文脉,扎实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讲好天津体育故事。
19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
整合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优势,加强体育宣传资源共享。发挥天津体育综合信息平台的聚合效应,打造媒体传播矩阵。
20
丰富体育交流共享。
服务城市发展,积极开展体育外事交流。推动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交流会暨第八届体育旅游大会,推介我市户外运动特色资源。增进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体育交流,办好足球小巴郎品牌活动。
21
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大力开展体育文物、体育档案、体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利用。推广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村居。
22
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改革发展。
全面落实“十四五”各项任务,科学谋划好“十五五”规划。深化体育机构改革,不断优化部门结构、职能设置和人员编制,构建职能明确、协同高效的体育治理体制机制。
23
坚持全面从严,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加强党对体育工作全面领导,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培根铸魂、固本强基、赋能提质、清风护航”四大工程。巩固党纪学习教育和市委巡视整改成果,常态化开展巡察、审计工作,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体育高质量发展。
24
坚持法治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机制,出台《天津体育赛事监管办法》。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25
严守纪律规矩,维护纯洁体育良好环境。
切实提升运动队教育管理能力水平,把强化纪律规矩、严明赛风赛纪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26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安全管理。
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和机制,强化对全民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馆、体育赛事活动、高危险性项目经营活动、体育彩票销售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依法检查、处置网络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