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成城,这里的矫治“东冬”响 | 工作室的故事

政务   2024-10-29 13:39   上海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故事,温暖而坚韧,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攀登。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满怀敬意与期待,正式推出《工作室的故事》专栏,这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精神的巡礼,更是一次对时代先锋的深情致敬。


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热土上,上海司法行政系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之中。在这里,无数司法行政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而这些以劳动模范、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代表命名的工作室,更是这片热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不再是一个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象征。《工作室的故事》,不仅仅呈现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有团队协作、集体智慧的塑造,它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每一位司法行政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栏,不仅展现工作室成员们在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攻坚克难,更深入挖掘他们背后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以及对工作无限热爱的执着追求。这些故事,将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司法行政事业的未来之路,引领我们向着更加公正、高效、人性化的法治社会迈进。


你有故事,我愿聆听,欢迎赐稿。故事热线:24029201,联系人,徐连宗。



五角场监狱“东冬”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形成了“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批项目、一种文化、一支队伍”的五位一体心理矫治工作体系,打造了临释和短期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品牌,工作室先后被评 “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


打造专业平台,集约矫治资源。“东冬”工作室以服务监狱高质量发展及功能性监狱定位为目标导向,以“集约型、矫治型、专业型”为发展方向,围绕心理矫治主业,细分心理矫治项目,汇聚心理矫治人才,充分发挥“减压阀”与“康复部”作用,不断破解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难题,搭建成长平台,深入理论研究,着力打造特色专业性工作平台。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矫治水平。在心理矫治领域,“东冬”工作室注重把握“三个关”,即把好罪犯新收心理体检关、夯实中期心理矫治关、做精出监心理适应关,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三关”工作水平。建立罪犯心理矫治三级网络运行机制,建立“测量—访谈—评估—预警—指导—矫治—反馈—跟踪”的工作流程,首创全天“候诊”的“心理咨询坐诊制”。


开发矫正项目,深化矫治成果。结合“评管矫”一体化工作要求,工作室主动探索开发相关矫治项目。试点并推广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经史合参”学习法;结合数字化发展,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3D数字音乐技术”对临释罪犯不良情绪和回归适应中进行干预和应用;与高校合作,积极引入表达性艺术矫治技术等先进疗法,不断丰富方法手段,提升矫治能级。

    

培育团队文化,形成矫治氛围。“东冬”工作室立足监狱打造全国一流的功能型出监监狱的目标定位,提炼了“矫正致心、勤业致精;凝心聚力、育人育心”十六字工作精神,总结了“爱心、信心、诚心、恒心、精心、细心”六心工作理念,提出“温度、锐度、精度”三度工作法,培育了积极的矫治文化,进一步激发工作室民警的动力活力,形成了良好的矫治氛围。


建立职业队伍,增强矫治后劲。工作室注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学历高、年纪轻是工作室会员的特征与优势,结合成员自身特长与兴趣,细分了危机干预、心理团训、沙盘治疗、心理剧等小组,在夯实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的同时,使成员在某一领域继续深化发展,提升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



工作室成员连续多年获监狱管理局心理矫治个案集体一、二等奖,一些个案被司法部评为优秀心理咨询及矫治管理个案,十余篇论文在司法部、华东地区以及市监狱局各类论文评比中斩获佳绩。2名同志被评为局十佳杰出青年,1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2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央视国际、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以及外语频道等栏目的持续报道,多篇咨询个案选登《法治日报》、《解放日报》与《上海日报》等。


来 源|监狱管理局

编 辑|冯小瑜

校 核|张行之


上海市司法局
讲好上海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故事,提供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