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跟着悟空游吕梁之古建之旅——孝义三皇庙景区(下)—非遗、农事展

时事   2024-11-06 17:39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各位朋友,你是否曾在《黑神话:悟空》的奇幻世界中,为那只英勇无畏的猴子所折服?在那虚拟的西游之旅中,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古老传说的生动再现。而在现实的世界里,山西,就是那片承载着悟空传奇的神奇土地。而吕梁更是以古建闻名,来吧,跟随着悟空的脚步,踏入吕梁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启一场属于你的现实版西游之旅”。
“你在线上打怪升级,我在线下打卡古迹”,文旅之声乐此一游板块开设“跟着悟空游吕梁”专题栏目,带大家认识吕梁的名胜古建,探寻那些被时光封印的故事与传奇。
点击上方图标即可听取音频
孝义市目前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即:汉民族婚俗(孝义贾家庄婚俗)、孝义皮影戏、孝义木偶戏、孝义碗碗腔。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即:孝义秧歌、孝义剪纸、孝义面塑、羊羔酒传统酿造技艺、张四姐的故事。有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吕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即:孝义南曹村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孝义苏家庄村年俗。


孝义贾家庄婚俗文化

婚姻,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婚姻礼仪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山西孝义,民间代代相传的婚俗,繁而不厌,俗而有趣,久盛不衰。孝义贾家庄婚俗已于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民间举办的一次迎喜娱乐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着黄河水土一方人在传承三皇始祖的道义礼节、农耕文化。
贾家庄婚俗沿袭了中国古代婚嫁六礼,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婚俗礼仪。它产生于宋元时期,发展定型于明清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贾家庄婚俗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当地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黄河流域的婚俗文化增添了色彩,是我国婚俗文化多样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孝义皮影


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明清时为孝义皮影的鼎盛期,孝义境内皮影班社多达60多家,随后逐渐衰落。1978年恢复皮影戏演出,曾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赴英国交流访问演出。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孝义皮腔纸窗影戏在宋代已有演出班社并有皮影的雕族者存在,说明孝义皮腔纸窗影戏在宋代已经发展成熟,是孝义土生土长的影戏。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刻意求工的雕镂技艺,倾倒国内外无数观众,素有“三晋奇魄”之美称。这个古老的影戏剧种,演出形式独特,以纸糊窗,影人由牛皮雕镂,造型虽夸张,却质朴无华,很有汉画像石的韵。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皮腔”,也称“孝义吹腔”,独特别致,全国罕见,是中国最罕见的民间吹腔音乐之一。


孝义杖头木偶戏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形成,属杖头木偶戏,通过自然发展,到明代就形成了“晋中杖头木偶戏,以孝义为中心”的局面。孝义木偶制作精巧、形象生动、表演细腻,戏路广、内容丰富,表演者通过双手的搓、捻、掂、摆、拧、转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偶人的动作明快洒脱,无论是名媛闺秀,或是将相鬼神,都演得惟妙惟肖。 
明清是孝义木偶戏的鼎盛时期,境内的木偶班社多达60多家。清末民初,孝义木偶戏还保持着兴盛的局面,随后逐渐衰落。解放前夕,孝义能够正常演出的木偶班社只剩两三家临时搭伙的,且质量低下演技拙劣。孝义木偶戏最初独立成班,后来和皮影合成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少则7人,多则9人,就能开台演戏,俗称“七紧八慢九消停”。灯影班白天上演木偶戏,晚上上演皮影戏,早年群众说“白昼间木偶作怪,夜晚时牛皮成精”。孝义木偶班社演出形式丰富,素有“两种形式,三种唱腔”之称,即木偶、皮影两种演出形式,皮腔、碗碗腔、晋剧三种唱腔。



孝义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于清代早期从陕西大荔一带传入。孝义碗碗腔纱窗影戏,于清代早期从陕西大荔一带传入。1959年孝义将纱窗影戏曲调搬上舞台,由真人演出。腔调属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腔唱法分两种,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上翻高形成,一般用在句尾。碗碗腔伴奏分为武场和文场。武场特色乐器是“碗碗”(也称盅盅)和“节子”,“碗碗”以节拍而奏,“节子”则按字花打。文场特色乐器是月琴、胡胡和二玹,演奏时多用滑玹和倒把技巧。


2.24节气与农事主题展厅

“廿四节气与农事”主题展,由序厅和春、夏、秋、冬四季展区组成,以24节气为时间横轴,以适令的农具、生活器具等收藏实物和孝义市独特的非遗及民间手工艺品为主要表现手法,系统展示了24节气的由来与发展沿革,呈现了春耘、夏播、秋收、冬藏的季节特征和生产、生活场景,涵盖了各个节令的天候、气候、物候、农事活动、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凸显了孝义特殊的地域民俗文化。
春季展厅: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春季厅。春季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从节气意义上划分,春季是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其间历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万物开始复苏。春季是播种农作物的季节,其雨水的多少对当年农作物的收成至关重要。
夏季展厅: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这个展区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夏季。从节气意义上划分,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其间历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太阳直射点一直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夏季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也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秋季展厅:
从节气意义上划分,秋季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其间共经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太阳的角度逐渐变低,温度也逐渐降低。许多植物逐渐变色、枯萎、飘落,甚至步入生命的终结。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很多农作物在秋季成熟。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由热渐降低;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冬季展厅:
从节气意义上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其间共经历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温度逐渐降到一年中最低,自然界万物生长减弱或停止。冬季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同时也是利用农闲开展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和副业生产活动的大好时机。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红太阳展厅


展出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社会主义先行者的画像和照片。左手边是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少奇等一些领袖人物的照片和资料。这些都是井冈山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革命实践活动的部分照片和资料。正中间的是毛主席的徽章,共计2018块,是本村书记郭自强三年所收集的,旁边是关于毛主席的一些书籍,有毛主席文集、毛主席选集、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剧《红灯记》《沙家浜》等等。
除了三皇庙和非遗展示馆外还有自由参观游览部分——古驿道和古民间院落。古驿道也称为晋商古驿道,是贾家庄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驿道原东西长1200多米,繁荣时期的车马大店院落13处,各种商铺布满街道两侧。现修复的古驿道长度为800米,已打造成为以古玩、小吃为主要业态的“孝·义文化一条街”。部分古民居院落已开发成为“孝义贾家庄汉民族婚俗博物馆”、“传统礼射研学场馆”、“红色记忆展览馆”、“光影空间相机主题餐厅”等。


录音:白涛


新媒体编辑:张慧敏

新媒体审核:渠淑芳 董   欣

新媒体监制:杨晓东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国庆节,文旅之声邀请您来山西来吕梁品杂粮啦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方山:从左国城遗址说起(下)

【文旅之声】乐此一游 || 方山:从左国城遗址说起(上)

吕梁综合广播
吕梁新闻综合突出新闻综合特色,强化新闻、民生、服务三大板块的内容。 全面、及时、准确报道在吕梁、省内、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主要新闻,同时突出为民服务解决老百姓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