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动员令!俄罗斯拖了6天,局部战争升级国际大混战

文摘   历史   2024-09-17 09:06   北京  

当战争已局部爆发后,一个早已决定参战的国家,总动员令什么时候发布?
是不是应该越早越好?

战争总是由有预谋的国家率先发动的

谁先准备好了,肯定是抢占先机。


01
二战时候,德国早就有预谋攻打苏联,在准备好了对苏联的战备后,率先闪电突袭苏联。

结果那个时候苏联都没完全准备好,也没料到或者说不相信德国提前如此长时间突袭,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伤亡极为惨重,德国取得了对苏联作战的初期大胜。

1913年,德国一批军官进入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要“指挥”奥斯曼帝国军队,德国人来控制黑海海峡。

俄罗斯极其愤怒,随即进行强烈抗议和干涉。

初期,德国压根不放弃对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指挥。

俄罗斯找法国和英国帮忙。

结果,法国支持俄罗斯,但英国没有公开表态,担心自己跟德国闹翻。

最后,德国和奥斯曼帝国有所让步,但实际依旧控制着黑海海峡。

俄罗斯顿时感到了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严重威胁。

黑海海峡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焦点问题和核心利益所在。

不管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还是俄罗斯的货物进出口都非常依赖黑海海峡。

这只是一战前夕欧洲各大国乃至世界各大国矛盾尖锐化的一个缩影。


02
1913年12月,俄罗斯开始正式讨论占领黑海海峡和攻占君士坦丁堡的重大问题。

1914年2月,俄罗斯大臣会议开始正式讨论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全面行动计划,其中涉及军队动员问题。

要夺取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意味着必须发生全欧洲战争。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太子费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被点燃。

7月23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怂恿和唆使吓,给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了极为严苛的一系列条件,要求48小时内答复。

7月24日,俄罗斯收到塞尔维亚方面电报,得知最后通牒事件。

当天,俄罗斯大臣会议再次召开,因为俄罗斯战争准备不足,决定让塞尔维亚牺牲利益,跟德国和奥匈帝国妥协,同时大臣会议建立立即动员四个军区和两个核心舰队的兵力。

7月2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召开会议,但暂缓宣布动员,必要时再说。

塞尔维亚被迫几乎同意了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但奥匈帝国不满足。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沙皇要求德国皇帝施压奥匈帝国不要太过分,走太远。

早就要大干一场的德国,怎么可能听俄罗斯的,他意图让俄罗斯推迟参战,他请沙皇不要搞战备。

7月30日,俄罗斯外交大臣萨松诺夫、参谋长和陆军大臣等会面,决定劝告沙皇别拖延动员,担心沙皇会上德国当,延迟参战。

随后,萨松诺夫亲自找沙皇,让赶紧实行动员,再不动员,后果和影响极为不利。

直到这个时候,沙皇才同意总动员。

沙皇签署总动员令,全国开始战斗准备。


03
次日,德国要求俄罗斯必须在8月1日12点前解除动员令,否则德国也动员。

俄罗斯显然拒绝这种要求。

于是,当天,德国率先宣布了对俄罗斯战争。

其实,德国早就准备好了战备,只是一直在拖着俄罗斯,让奥匈帝国先好好打一场,占据尽可能多的优势。

8月3日,德国借口说法国入侵德国凌空,德国和法国边境还发生冲突之类,德国向法国宣战。

实际上,那些借口都是假的。

8月4日,德国攻打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罗斯宣战。

随后,更多国家纷纷宣战,卷入了这一次世界大战。


04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大概有34个,人口超过当时世界人口一,估计15亿人。

俄罗斯平时大概有140万兵力,动员后,扩充到540万人,大炮大概7000多门。

德国动员后,兵力大概380万人,大炮大概9000多门。

奥匈帝国动员后,兵力大概230万人,大炮大概4000多门。

一战两大军事集团阵营,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阵营,陆军大概120万人,后期陆军飙升到630多万人,海军大概9.7万人

协约国阵营兵力开始时大概245万,动员后大概870多万兵力,海军大概20万人。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诗意初夏
缅邈岁月,人间烟火,人生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