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锑都古村行⑦沙塘湾街道群丰社区:时光流转 历史传承

民生   2024-11-05 21:50   湖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沙塘湾街道群丰社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宗祠,那里不仅有一脉相承的宗族文化,更是抗战英雄的故乡。

主持人 张晓霞:“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余氏宗祠,它坐落在群丰社区的余家岭,这座祠堂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结构,牌楼中间的大门由三块雕刻精美的花岗岩石板拼接而成,上面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大门的门联‘荐馨永肇千秋祀 屏障端资一字峰’是先人集体创作的结晶,显得格外地庄重。

余氏宗祠于1928年破土动工重修,历时两年完成主体工程,总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前方牌楼上层是一个大戏台,下层设有食堂、仓库,戏台两边各有一间房,既可放道具、作化妆室,又可作教室。后栋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五福台,这里是祭祀祖宗的地方。五福台两侧楼房分上下两层,其左右两侧安有大楼梯,连接厢楼上层的走廊。楼房中间是个大天井,这样的结构,确保了所有房间采光通风良好。

市民 伍昶昭:“当我踏入这座宗祠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这座古老的建筑不仅是余氏家族的象征,更是我们冷水江本土文化的瑰宝,我深感震撼,也更加珍惜这次探访的机会。”

主持人 张晓霞:“余家岭由老院、新院、四十八冲组成,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五百年来,余氏后人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令族人倍感自豪,让世人刮目相看。”

余盖,字千山,号国禧,毛易镇群丰村(现群丰社区)余家岭人。1915年,余盖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夏明翰、郭亮、周世钊等一批进步青年。余盖积极跟随毛泽东参加仇日反袁、驱赶军阀张敬尧等革命活动,其表现深得毛泽东赞赏,成为毛泽东早期革命的亲密战友之一。1920年,经毛泽东介绍,余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冷水江境内最早的共产党员,也是湖南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主持人 张晓霞:“除了余盖,余氏后人中还涌现出了余凯、余利帆、余敦质等一批爱国志士,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杀敌,为新中国的成立挥洒着青春和热血。”

余氏后人 余长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以这些抗战英雄为榜样,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氏后人 刘国忠:“我是余凯的外甥,我从小就听我的外婆和妈妈,讲我外公余凯舍身抗日的故事,他抗日的故事永远刻在我心中,我会把它传承下去,让世人了解。”

主持人 张晓霞:“余家岭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无比,它所孕育的余氏家族有着尊重知识、崇拜文化的光荣传统,在这个家族中,凡是写有字的纸,都被视为珍贵之物。”

余氏后人 余日明:“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珍惜纸张、尊重知识,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我们余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清朝年间,我市共有三人中过进士,其中两位出自余氏家族。余氏子孙从小便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好学乐学”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余家岭地方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在余氏族人及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余家岭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有望成为我市又一张耀眼的城市文旅名片。

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卢单:“古村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的存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一种精神家园的寄托。”


- 版权声明 -


本作品(含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著作权归冷水江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播或者以其它方式使用该作品,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者:赵晶晶  曹富蓉  张晓霞  伍昶昭

编辑:周晓明

一审:钟鼎文 

二审:熊   敏

三审:罗   曦

总编:刘志东

冷水江新闻
冷水江新闻以地方视频新闻为主的新闻性地方网站,坚持走新闻本地化,力争即时发布全市范围内的新闻资讯,打造具有冷水江地方特色的网络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