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出四季好“丰”景

文摘   2024-12-31 09:40   内蒙古  



  隆冬时节,岁暮天寒。在内蒙古大地上,设施农业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广袤田野里,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尽显“科技范儿”;批发市场内,新鲜蔬菜瓜果琳琅满目,“飞往”全国各地……

  设施农业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新蓝海”,也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内蒙古新建设施农业26万亩,面积达到261万亩,产量达到650多万吨,有力保障了“菜篮子”“果篮子”“花篮子”稳定供应。

  科技赋能 四季都是收获季

  室外寒风凛冽,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国际农业博览园日光温室内却温暖如春。上万株蝴蝶兰、小凤梨、仙客来等鲜花正在盛开,红心火龙果、香蕉等热带水果也结出累累硕果,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热带水果何以“扎根”寒冬中的巴彦淖尔市?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栽培技术,比如使用LED补光灯模拟太阳光谱、利用第六代碳晶硅集热板防止夜间低温伤害等措施,满足不同作物的个性化生长需求。”乌拉特后旗国际农业博览园相关负责人说。

  博览园内包含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展厅及全自动化高标准智能温室等新型结构温室大棚,配套水、肥、温、光智能调配设备,亩均用水量每年不足100立方米,相较大田种植可实现节水70%以上。

  “南果北种”的背后,是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的“加持”。近年来,内蒙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设施农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科技攻关,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新突破。

  2024年,集科技攻关、技术熟化、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自治区级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平台——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研究院成立,着力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技术攻关。同时,全区还建成了5000万株以上育苗基地6个,供应能力年内可增加5.8亿株。

  只需轻点屏幕,大棚温度就能自动调控;手机上简单操作,管道就能自动喷施水和有机肥;打开可追溯体系,瓜果蔬菜长势情况一目了然……放眼全区,设施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自2023年起,内蒙古实施现代设施农牧业提升三年行动,着力以园区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延长产业链条、推进精深加工,推动全区设施农业产业链条化、农文旅一体化、机械智能化,全面提升内蒙古“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

  延链补链 设施农业量质双升

  无土栽培、温湿度智能调控、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在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的丰码科技智慧农业示范园里,农作物种植跨越了时间限制,实现四季丰收。

  作为内蒙古的设施农业大县,宁城县设施农业面积达56万亩,年产蔬菜164万吨。日光温室平均亩产达到15吨、亩收益4万元,大棚平均亩产达到8.5吨、亩收益1.5万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赤峰番茄”“宁城黄瓜”“宁城尖椒”等蔬菜成为“抢手货”畅销京津冀,宁城设施农业品牌叫响全国。

  近年来,宁城县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破解堵点,用链条化思维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推动与效益拉动下,宁城县的设施农业正向着绿色生态、高质高效不断迈进。

  在全区各地,内蒙古坚持全链条发展、产供销一体化发力,设施农业呈现出领域拓宽、量质双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我们以园区为引领,新增百亩以上园区134个。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大中型蔬菜加工企业38家,建成贮藏保鲜库1542个;培育各级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建成交易市场42个,年交易能力达到896.9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有林说。

  延链补链,增强“溢出效应”。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支持引导农户、企业、合作社三类主体,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大型智能连栋温室“一棚两室”建设为重点,遵循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发展理念,坚持布局优化与结构升级并重、增量发展与存量改造并行、加大投入与机制创新并举,提高设施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

  联农带农 农牧民家门口务工增收

  内蒙古许多地区正在用“菜篮子”鼓起农牧民的“钱袋子”。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智能温室,温室中种植的各类蔬菜水果长势喜人。

  据介绍,产业园拥有智能日光温室186栋,利用远程控制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现远程管护、定时精准灌溉,人工成本降低50%、节水10%-35%,减肥10%-30%,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

  随着设施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壮大,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机会。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探索生产经营分包到农户,通过“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企业提供种源、技术、加工、销售等支撑,农户承包1-2个智能温室负责日常生产经营,通过“基本工资+产量提成”模式,户均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这只是内蒙古聚焦多种经营模式拓宽设施农业增收渠道的一个缩影。2023年,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设施农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通过新建、维修改造、提档升级三种模式,推进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大型智能连栋温室建设,增强设施农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农牧民收入。

  近年来,内蒙古着力构建“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区外企业,发挥企业实力强、技术先进、效益好的优势,带动本地设施农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是协助自治区政府领导同志处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常工作的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