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长江报》专版报道吴江区治水经验:湖拥鲈乡衔碧色 泽被万物润吴江

文摘   2024-12-30 17:02   江苏  

近日,《人民长江报》

专版报道吴江区治水经验

介绍了吴江区在联合河长制

水生态保护、河湖规划和资源转化方面的

优秀做法与成就

↓↓↓


太浦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沪苏浙交界处,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市吴中区,区内河道交错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有河道2663条、省保湖泊330个,河湖水面率达24.43%。近年来,吴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打造“世界级湖区”为目标,系统推进河湖生态治理,努力推动河湖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搭建“大平台” 推动区域河湖联合治理

连通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的鼋荡慢行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吴江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河湖水系特点,因地制宜推进河湖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扎实开展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吴江区)等骨干河流建设治理的同时,吴江区还推动跨界河湖协同治理,与周边县区合作建立“联合河长制”,将河湖治理落在日常,稳在平时。

吴江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区域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与周边地区水系相互连通、交界水域众多,其中与上海市、浙江省有交界河湖50个,与苏州市吴中区、昆山市有交界河湖21个。因此,如何进行交界河湖的管护治理,成为吴江区以及周边县区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联合河长制便在这种环境之中应运而生。2017年2月,吴江区与嘉兴市秀洲区成立了边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年,吴江、秀洲共同举行仪式,聘任58名联合河长,“联合河长制”由此正式建立。在联合保洁的基础上,吴江与秀洲又联合开展执法、水质监测等工作。同时,这种做法也在吴江与上海的青浦,嘉兴的桐乡、嘉善,湖州的南浔等交界地区逐步得到复制,共聘任315名联合河长。

此后,吴江区“联合河长制”持续稳步推进深化,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五大机制”最终成型并得以落实。2022年8月,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湖州市南浔区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两省三县(市、区)联合河长制工作室在桐乡市乌镇揭牌,标志着浙苏两省三县“联合河长制”进入2.0阶段,从制度化建设、项目化管理迈向实体化运作。2023年5月,吴江区牵头制定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范》正式发布,详细规定了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各级联合河湖长的具体职责任务、履职重点和方式,有效指导基层联合河湖长按章履职,及时协调解决各类河湖问题,对于联合河湖长制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以及更广范围内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吴江还与青浦、嘉善签约示范区跨界河湖联合治理项目,与桐乡、南浔、德清签订江浙四地跨界河湖联合治理协议,制度创新成果成功实现苏州全域交界河湖全覆盖、沪苏浙省际交界河湖全覆盖。“联合河长制”工作多次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等案例集,已然成为吴江区治水护水的一张鲜活名片。





练就“基本功” 确保生态环境扎实改善

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吴江河湖众多,不仅使水情水性融在吴江人的血肉中,也让“水”成为吴江人每日早出晚归的生活环境。吴江区高度重视水环境安全,做到蓝藻打捞“日产日清”,将打捞藻水全部送至藻水分离站,采用叠螺和气浮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处置,通过定车定线的方式制备有机肥,藻泥、水草无害化处置率、综合利用率均达100%。近年来,长漾地区短嘴金丝燕、黄腹山鹪莺等湿地公园罕见鸟类出现,主要保护鱼类对象均重增加20%以上,都体现了吴江生态修复的扎实努力。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想要治水必须从源头抓起。吴江区推动工业集聚区空间布局优化,实施新一轮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全区95家港口企业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配套率、转运处置协议签订率100%,基本形成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处理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49万亩,新增省、市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99%以上;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比重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生态。吴江区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2021年以来完成市政污水管网建设99.85公里,完成218个小区、229个单位庭院、3213个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完成3643个“小散乱”排水户的整治,完成94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全区城镇污水厂开展提标改造,出水指标全部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准四类)。制定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长效管护办法,实现全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全覆盖。2023年,全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2757万吨,较2019年增加62%,平均进水COD浓度309毫克每升,较2019年增加22%,平均进水BOD浓度136毫克每升,较2019年增加42%,出水稳定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吴江区还积极推动尾水湿地工程,建成横扇、汾湖南部、芦墟三座生活污水厂尾水湿地,总面积42.83公顷,总规模达每日6.5万吨,形成水陆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尾水提升生态景观效果,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举好“指挥棒” 强化河湖管理规划设计

平望运浦湾


吴江全区河网水系密布,自然生态禀赋优异,形成“以湖为基、以水为脉、城水相依”的空间肌理。但碎片化程度高、物理连通性不足、纲目欠合理等缺点也同样存在,影响着河湖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吴江区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为重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围绕构建高品质的河湖水网、农田林网、森林植被等生态底图,加强规划引领、强化空间管控、探索机制创新,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

吴江区积极开展河湖水系优化工作,完成吴江区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围绕“打造水网现代化发展县域样板”的总体目标,立足吴江河湖资源禀赋,坚持统筹谋划、一体贯通、综合治理,构建完善“淞浦达江海、运河续文脉、塘浦织圩田、荡漾驻乡愁”的吴江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形成兼具防洪、排涝、供水、生态、航运等综合功能的示范区水网,打造示范区现代水网的“纲”“目”“结”。推进水系结构优化调整,打通水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水系对城市功能配置和产业布局的服务调节作用。

此外,吴江区还着力重塑水域相关的空间布局。实地摸排断头浜及小微水体情况,协调水域等生态空间和居民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空间的关系,遵循占补平衡、功能提升、服务发展的总体原则,研究提出苏大未来校区及太湖温泉养生组团区域地块调整水系优化、七都薛埠港闸南侧河道沟通等第一批水系结构优化调整项目25个,通过水系连通、小微水体调整、零散碎片水域整形等,新开、优化河湖水面45处,填埋水面释放可利用地块7处,助力解决耕地细碎化、产业用地零散化等问题,全面提升土地开发利用质效。

因为河湖众多,吴江区需要占用水域的涉水建设项目也多,由于受到“就近平衡、先补后占”的管理政策制约,其中大多面临就近等量补偿难度大、时间长等问题。由此,吴江区于2023年探索建立“水域银行”动态保护机制,实施水域指标储备和交易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水域占补平衡时空“瓶颈”,在确保全区水面率不减少、防洪排涝标准不降低、水生态功能不减弱,守住水域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利用坑塘水面、闲置建设用地等资源作为抵押,“借贷”使用规划水域指标,合理优化水系时空布局,推进全区水系优化调整,保障公益性、服务性基础设施和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含绿量”“含金量”协同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一条新途径。“水域银行”机制运行一年多来,已累计存储水域指标超5.59万平方米,取用1.6万余平方米,惠及了市政、水利、交通等一批建设项目,助力水域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锚定“幸福感” 打造河湖资源转化标杆

国家级幸福河湖长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吴江区坚持用好丰富的河流、湖泊等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能够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安居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吴江区按照“片区建设+重点打造”的原则,以太湖、太浦河、鼋荡、长漾等河湖为中心原点,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85条(个),其中鼋荡获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个示范幸福河湖,这也是全国首个跨省统一标准、共同认定的幸福河湖。完成长漾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并通过省、市级验收,完成水利部现场复核。鼋荡、杨沙坑、三船路港、大龙荡获评省级幸福河湖,众家荡等30个河湖获评市级幸福河湖。群众家门口的小河纷纷变身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乡空间逐渐成型,全区河湖“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总体目标也正在一步步实现。

吴江区充分利用全区的河湖资源,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开展水情教育活动,营造全方位的水文化氛围,展现鲈乡水韵。2024年3月,吴江区首个集科普教育、亲子研学于一体的水文化载体“水情教育科普园”揭牌,鸟瞰科普园塘浦圩田示范区的微缩模型可以领略吴江地区主要水系的基本情况。同时,科普园也通过景观实体、水体模型、宣传展板、科普讲解及互动体验等形式向社会展示河道景观功能、水利工程效益、治水文化传承等种类丰富的水情教育知识。吴江区还选择了辖区内的特色亮点河湖和其他水情科普点位,将核心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了东、中、西、南四条水情教育研学路线。水情教育研学路线上的点位,基于对吴江区各地系统排摸、精准定位,承载吴江水文化记忆、展现水文化魅力,包括了平望四河汇集、鼋荡、太浦河、横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等,他们有的有深厚的历史韵味,有的见证了吴江的发展变迁,有的体现了新时代水务工作的创新实践。水情教育科普园的揭牌以及水情教育研学路线的公布,将身边的幸福河湖打造成“诗与远方”,让更多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感受到“百湖之城”的水文化魅力,推动河湖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促进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氛围。

潮涌长三角,奋斗正当时。河湖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生态绿色发展的征程上,吴江必将持续奏响河湖治理的最强音,奋力开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人民长江报》

苏州水务
宣传水务工作、服务百姓民生;欢迎您的关注、期待您的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