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酒头条】奋楫扬帆再出发——写在浮山中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文化   2024-09-30 08:44   安徽  

奋楫扬帆再出发
——写在浮山中学建校100周年之际

□     张文林

白荡湖之滨,浮渡山南麓,这里坐落着一所被誉为“最美省级示范高中”的乡村中学,那就是浮山中学。

“抱寒守志,勇毅日新”,这里见证了百年文脉的艰难勃兴与文化传承。

百年变迁,弦歌不辍,这里浓缩了中国乡村教育的长足发展与深厚积淀。

在一个雨后初晴的仲夏时节,我们再一次走进浮山中学校园,这里洋溢着迎接百年校庆的浓厚氛围。从校长、教师到每一个学子,大家脸上都浮现着喜悦而又自豪的笑容。周雪松校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一行作详细介绍。在学校创始人房秩五先生的塑像前,我们这些晚辈的校友纷纷躬身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徜徉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的美丽校园,领略山校相依、景色宜人的自然之美,感受立德树人、桃李芬芳的人文底蕴;与擦肩而过的青年学生攀谈,他们热情礼貌而又纯朴真诚,同时又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种发奋读书、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透过校园门口橱窗里的院士风采与办学成果展示,我们更能深切触摸到一届届浮中学子勤勉向学、“振兴国本”的拳拳爱国之情、殷殷报国之心。



01 | 名山名校


站在浮山中学目前保存完好的“中大楼”前,徽派风格的校园建筑和校门口的“普信园”尽收眼底。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常委、将军外交家黄镇题写的校名“浮山中学”,四个大字饱蘸感情、苍劲有力。而新华社原社长、《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者穆青题写的“名山名校”更是精准地概括了浮山中学的独特魅力。

 浮山中学与浮山可谓玉之双璧、镜之俩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双向奔赴的紧密关系,可用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来形容。千年文山,百年学府,浮山与浮山中学造就了一段校因山而设立,山因校更闻名的佳话。


1924年,房秩五先生辞官归故里浮山,决心效仿吴汝伦创办学堂,“启迪民智、振兴国本,发展乡村教育”。在浮山脚下、华严寺的遗址旁创办了这所历史名校。由浮山图书馆—--小学—--公学—--初中,再到完全高中—--省级示范高中,浮山中学一路走来,始终秉承“报寒守志、勇毅日新”的优良传统,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自强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与奇迹。

进入新世纪后,浮山中学抢抓时代机遇,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探索和进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浮山中学迎来跨越式发展。2004年4月,浮山中学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2017年10月25日,为提升浮山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经铜陵市委常委会和市编委会研究决定,并报省编委批准,将浮山中学升格为副县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21年8月27日,周雪松同志成为浮山中学历史上首任副县级校长。

近几年来,浮山中学坚持“主动发展,迎接未来,追求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秉持先进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改善校容校貌,提升办学品位,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得到很大地改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的浮山中学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绿地面积约51520平方米,教学楼、科教大楼、学生公寓楼、会议厅、食堂、素质教育综合楼、风雨体育馆、图书馆、教师公寓、校史展览馆等一应俱全,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绿地率达46%,绿化覆盖率达53%。校园内古树参天,翠竹掩映,廊回塔耸,曲径通幽,四季鸟语花香,处处风景如画。浮山中学现有54个教学班级,在校在籍学生2400多人;现有专职教师206人,正高、副高级教师100人。

浮山中学先后被评为 “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全国绿色模范单位”“市文明单位”“市最美校园”。2022年12月,浮山中学党委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市标准化建设五星级党组织。

打开浮山中学的网站,“始于颜值,而终于实力;始于向往,而终于信仰;始于守望,而终于担当。”这几句网络推介语让人印象深刻,而“魅力浮中欢迎你”,又让所有的校友和关心她的各界人士倍感亲切。建校以来,一代代浮中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艰苦创业、“抱寒守志”,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祖国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培育了一大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优秀人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等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浮中学子5万 余人,英才辈出,名闻遐迩。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慈云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有中国“炸药大王”美誉的汪旭光,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02医院领军人士王福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建国等。而更让人感动的是浮山中学拥有一大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特级教师称号的名师名校长。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践行并弘扬教育家精神,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浮山中学虽然是省级示范高中,却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环境相对简陋单一,但浮中老师甘守淡泊、安居乐教,每个月只有72元班主任津贴的班主任们,全天候跟班管理,每天工作到夜里10点多。他们“抱寒守志”,无私奉献,其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立德树人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佩,可歌可泣。



02 | 红色基因


浮山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其红色基因源远流长。由于房秩五先生是爱国民主人士,他的办学思想激进,浮山中学的革命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28年春,浮山中学地下党支部就已成立,此后组织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学潮,浮中学生直接组织或参加了数次较有影响的武装暴动斗争,当年的浮山中学有不少学生成为了革命志士或烈士,如早年参加革命的先烈陈雪吾、查世雄、史伟、陈石奇、黄桂元、钱新民等。他们怀着青春的热血投身革命洪流,与时代与祖国共命运。原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烈士多次来到浮山和浮山中学,指导农运工作,开展革命活动,王步文革命遗址就在离浮山中学不远处的浮山脚下;红军高级将领孙炳文烈士的夫人任锐携子女孙维世在浮山中学工作过两年,她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兼常识课教员。1968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浮山中学校友、原解放军二十军副军长朱铁谷时说:“浮山中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她是当时那个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

1928年,首任驻法国大使、首任驻美国联络办主任、将军外交家黄镇从上海美专、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回到浮山公学担任美术教员,这年4月,学校组织“浮山公学旅行团”,黄镇老师率领师生徒步到浮山白鹤峰写生,开风气之先,一时传为美谈。


1980年11月26日,黄镇将军回到阔别51年的浮山中学,与在场的师生亲切交谈、嘘寒问暖。时任学校语文老师许孔璋先生深受感动,遂即赋诗一首以记之:“故园秋正好,万里探亲朋。入院花迎面,凭栏梦有痕。风涛半世纪,云水五洲踪。笑约离休日,还来绮旧松。”1988年7月,黄镇将军又一次回到故乡枞阳,并个人向浮山中学捐赠图书款6万元。家乡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事业包括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的立项等,都凝聚着黄镇将军的殷殷关切之情。他有句传为美谈的名言,那就是“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爱国爱乡是一致的。”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和浮山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浮山中学师生产生了“日用而不觉”的持久影响。每届的高一新生入学时,学校对他们进行“人文德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组织游览浮山,参观校史馆和黄镇将军纪念馆,瞻仰革命前辈事迹,接受人文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三巡回指导组主要负责人来到浮山中学,对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红色基因哺育学生成长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



03 | 弦歌不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3年12月的一个周末,在浮山中学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上,一位1980届校友在发言时说:“45年前,当我踏进浮山中学大门的时候,就被那校园里参天古树和独特风景所深深震撼,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和莫名的亲切感。似乎找到了一种归宿与依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名师荟萃、声名远播的省级示范高中,这是一座学风兴盛、人才辈出、桃李芬芳的安徽历史名校,这是一座背靠浮山、面朝白荡、通江达海的神圣教育殿堂!“

“不忘来时路,难忘母校恩。从一个农家少年走到今天,我始终难忘浮山中学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难忘师生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难忘那段条件艰苦,但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校园生活,浮中的求学时光是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一段经历,也是享用不尽的无形财富和精神动力!”


在浮山中学南京校友会成立之后,浮山中学京津冀校友会、深圳校友会、浙江校友会、南京校友会、合肥校友会、上海校友会等相继成立并开展联谊活动,共同庆祝母校百年华诞,为母校师生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每一位浮中学子,提到母校,总是眉开眼笑,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每一位浮中学子,返回母校,总是感慨万千,反哺之心令人动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浮山中学读书无论是两年还是三年时光,对每一位浮中学子来说,那都是改变命运、刻骨铭心的难忘岁月,母校领导、老师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殷殷教诲与默默关爱,使一个个青涩少年茁壮成长。独特的“浮中模式”,包含情感管理、自主管理、民主管理、教学管理、文化管理五要素;坚持走“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之路,新老教师“一对一”拜师结对,创办“浮中教研”平台和“浮石”文学社团等,给予资金扶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坚持“人文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国第一文山”浮山的朝夕浸润下,更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加持,浮中学子“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勤奋质朴、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得以养成。

感念学校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浮中历届毕业生累计向浮山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数千万元,用于学校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史馆建设等。


将自身发展、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这是浮山中学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得以延续和壮大的关键所在。“笃实如山,精韧致远”的校风、“仁智兼善,教研并臻”的教风和“博学不穷,勤毅不倦”的学风,三位一体、相互融通,形成了浮山中学精神的内核,展现了浮中文化卓而不群的持久竞争力。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三新”改革全面实施,浮山中学由传统模式向内涵式跨越转变。周校长说,“良禽择木而栖”是朴素的真理,“择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我们的职责和荣耀。一代代浮中人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凭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和责任心,营造出了优良的独具特色的校风和学风,为祖国为社会培育出了代代英才。我们将人文培养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和谐互助、自由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强烈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努力把浮山中学打造成“省内顶尖、国内知名,具有国际视野”的省级示范高中。

在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浮山中学党政班子正在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谋划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浮中何为?百年名校,浮中如何再创辉煌?”的时代命题中,梳理“浮中之位”和“浮中之为”。为此,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建校以来,浮山中学5万多名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和世界各地,人文与科学的精神始终是他们从浮山出发的鲜明烙印。他们奋斗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创造出无数骄人的业绩与辉煌,为祖国争光,为母校添彩!


新时代,浮中数千学子“强国建设,奋斗有我”“铜陵发展,奋斗有我”的诤诤誓言,在校园中响亮地回荡着!

值此百年校庆,恰似风华正茂。浮山中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在自强的道路上“同频共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更昂扬的姿态,以更自信的步履,奋楫扬帆再出发,向着下一个百年目标阔步前行!


  作者系铜陵市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铜陵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主任、浮山中学铜陵校友会名誉会长。

缘酒
缘分注定携手,品质注定尊贵,营销注定成就,文化注定未来——缘酒时代到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