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下帅乡春节“舞壮狮”活动
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文化风情。
每逢春节,
这里的壮族人民都会举办盛大的舞狮活动,
挨家挨户拜年、兜红包,
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他们聚集一堂,举办壮观的“烩狮子”活动。
怀集PJ舞团巧妙地将这一传统活动
与现代街舞艺术相结合,
创作出原创舞蹈作品《嬉狮》,
在传承中创新,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
在一次下帅乡的采风之旅中,
怀集PJ舞团负责人黄敏怡被下帅正在举办的
元宵“烩狮子”活动深深吸引,
便用镜头记录下来,
改编舞蹈的念头也在此时萌芽。
回家后她反复研究,
深入了解壮族的“舞壮狮”习俗,
历时近一年,
终于完成了《嬉狮》的创作,
该作品于2024年登上
“冷坑镇第二届春节文艺晚会”的舞台,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
也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次大胆尝试。
《嬉狮》中包含了壮狮、大头佛和猴子三个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和表现方式。
特别是大头佛这一角色,
需要将灵性、滑稽和妩媚的形态融入街舞中,
这对于习惯了hip hop风格的舞者来说,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孩子们需要额外学习jazz动作,并将其与hip hop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展现出大头佛的特点,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我们不分日夜地排练,要把动作细节抠出来非常不容易。”
提到创造过程,黄敏怡如数家珍,
对她来说,
原创作品《嬉狮》就是自己的“孩子”,
她对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从构思到成型,每一个舞步、每一个转身、
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了无数次推敲和打磨。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完美的追求,
体现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热爱。
“下帅乡的‘舞壮狮’活动是我灵感的来源,我也想把它教给当地群众,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具艺术感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文化。”黄敏怡向记者表达了将《嬉狮》带回下帅乡的愿望。这种将非遗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的想法,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黄敏怡还表示,如果有机会,她会积极配合做好演出工作,为宣传推广非遗文化贡献力量。
《嬉狮》以其独特的
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得以窥见壮族文化的一角。
它不仅是艺术的创新,
更展现了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所蕴含的
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
1、壮狮:在壮族文化里,狮吼驱千魔,锣鼓喧天、狮子道贺,能驱鬼魔,意味着顺风顺水、长年丰收。
2、大头佛:引领狮子到来的僧佛。
3、猴子:古代壮族地区野猪出没、猴群为患,拱庄稼、伤村民,异常猖獗,壮族人请出壮狮猛冲,吓跑了猴群,剩下两只猴子归顺。
本文由怀集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莉莉、梁志恒
编辑:聂环贞
编校:植敏仪
审核:李光吉、陈友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发送邮件方式到怀集发布的邮箱(hjxcbwxg@163.com),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怀集发布哦!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怀集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