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 | 为什么不建议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聪明父母说这3句话

政务   2024-11-17 10:39   安徽  

干货分享——


前些日子去朋友家,一进门就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


原来她上初中的女儿期中成绩不佳,孩子又正值青春期,母女俩有了一些矛盾。


“整天想一些没用的,不好好学习,难怪成绩不理想!”


朋友的老公一看气氛不对,赶紧走过来当“和事佬”,边劝朋友好好讲,边安慰孩子:


“考不好没关系,不要紧的,咱们不用太在意。”


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因学不好、考不及格自信心受挫,便告诉他们“没关系”,这种表达根本起不到实质上的安慰、鼓励作用。


反倒会因它背后暗含的“否定”,给予孩子意想不到的打击。


孩子没考好
“瞎鼓励”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差

如今,越来越多父母知道,平时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打击、嘲讽和责备。

于是,习惯用“没事”“没关系”这样的表达,打消孩子的紧张和恐慌,试图用无所谓的态度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只是,孩子听到这种话,会怎么想呢?

一场家长课堂上,主持人问所有父母一个问题:

“孩子没考好,回到家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现场的答案基本就两种:一种质问为什么没考好,另一种则开明地安慰道“没关系,下次努力就行”。

表面上,似乎后者更能让孩子接受一些。

为了验证是不是真这样,主持人邀请两位家长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重现问题的场景。

结果却发现,扮演孩子的家长,一听到“妈妈”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就行”这句话,心情没有觉得轻松,反倒感觉比被骂一顿还难受。

这样的体验,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熊,可无一例外地,每个人的思维都出现强烈的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这个著名的“白熊效应”放在教育中同样适用:

越是不愿孩子放心上,孩子越在意。

这在某种程度就是一种“负面强化”作用,常常把“没关系”“不要紧”挂嘴边,非但不能给孩子正确的鼓励,还会让孩子越学越没自信,对学习和考试越抗拒。


父母用意虽好
但孩子听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

《陪孩子长大》一书中,作者盛琳表示:

“很多家长不知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压力,不断提醒孩子‘不要紧张,放平心态’‘考不上XXX没关系’。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焦虑感。”

相信父母表达的初心用意是好的,只是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这些话只会被孩子解读为:

“父母这么说,看来是已经不看好我,对我没信心了……”

“他们根本不懂,也不关心我,他们都看不出我有多在意难过。”

“我学习有困难,可他们只在意我考得好不好,从没想过给我支持和帮助。”

别责备孩子喜欢想多,容易曲解父母话语的用意。

越是对自己有高要求,被学习压得精神紧绷的孩子,越听不得这些无关痛痒宽慰的话。

明明学习是现阶段特别重要的任务,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投入其中。结果父母一句轻飘飘的“没关系”,瞬间抹杀掉自己的努力。

不管多用心,言辞多委婉,孩子听到的尽是父母对自己的否定,从而滋生出更强烈的挫败感。


聪明父母这样回应

对孩子而言,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或遭遇其他挫败事件时,恰恰是教育的好时机。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有效的反馈及积极的影响,助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持续发展,不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何做呢?聪明父母说这3句话。

第一句:“你觉得这次,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

为孩子赋能,增加抵御挫折的勇气。

考得再差,也有孩子会的地方吧?有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吧?有孩子擅长的科目吧?

当孩子找到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比如作文写得好,数学运算好,英语口语好……他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也有不少优点呀。”

然后再接着问:“这块这么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逐渐意识到原来我做得好不是因为侥幸,而是我平时花功夫背了,问老师问得多,笔记做得好,晨读时读了......

这么一回想,孩子就会发现:这些优势方法,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别的科目或学习板块呢?

这样孩子就不再纠结自己是不是差劲、是不是笨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我怎样做得更好”上。

第二句:“哪些部分是你的薄弱环节?”

当孩子找回自信后,紧接着就是扬长避短了。

这时,父母要放下自己的批判心,客观、成熟地陪孩子分析“薄弱环节”。

虽说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它确实能让我们及孩子看到,在哪里丢了分,为什么丢分?找到薄弱之处,调整学习策略。

英语是语法弱,还是阅读弱?数学哪个知识点经常出错?学习方法还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如何改进?

当孩子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可改进的方面时,别忘了夸孩子一句“你现在看问题,真的是进步/成长了。”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教练式父母”给他们提供锦囊和方向。

有父母手把手地教和示范,孩子才有更大的信心认定自己能行,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能顺利过关。

第三句:“记得,保持平常心。”

告诉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

很多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错,但一到了关键的大考,就发挥不稳定,错失好机遇。

这往往是因为他们过于看重成绩和结果,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害怕失败,害怕成绩不理想。然而,这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他们在考试中表现不佳。

作为家长,我们也应注意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高低,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力和求知欲上。只有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他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把考试看作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较量,而是一次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尹建莉老师说:

“人生万事,得体的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用恰到好处的方式爱孩子,但愿我们都能把孩子的事放在心上,认真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让孩子需要时有帮手,迷茫时有方向。

等他们长大成人后,无论遭遇什么,都能自信满满、坚定不移地向前冲。


来源:中国教育报

END



喜欢就点亮在看呗!

↓↓↓


宿州市教体局
发布教育资讯,解读教育政策,讲述教育故事,展示教育形象。
 最新文章